规划问道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2022年10月14日下午,主题为“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人民城市理念首发地的精细化治理探索”的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在规划院科研办和第二党支部课题团队的策划组织下成功召开,科研办主任汪劲柏博士主持了研讨会。


会议邀请了5位主分享嘉宾,分别从杨浦滨江精细化管理经验、杨浦滨江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创新特点、我国无障碍现行规范及发展趋势、无障碍环境使用与督导工作经验、杨浦滨江无障碍示范段建设实践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观点分享。


会议同时邀请了5位讨论嘉宾,包括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伟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潘海啸、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和公共空间促进中心主任奚文沁、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江浩波等,分别从无障碍建设原则导向、社会资本对空间资本的推动作用、无障碍建设理念前沿、上海一江一河精细化提升发展、无障碍环境使用体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5.5公里已建成段无障碍场景引导

图片出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建设导则》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5.5公里已建成段总体提升方案
图片出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建设导则》公示稿



主分享环节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土地部首席工程师徐进,从全人群友好的实施方案、全方位管理的综合平台、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机制等3个方面,对杨浦滨江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进行了系统介绍。杨浦滨江在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引进新功能、注入新活力、提高服务水平、搭建智能运维平台、打响服务品牌,形成了持续推进滨江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建设导则》是上海市关于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首部导则,也是城市规划学科深度服务于社会的一次重要探索实践。同济规划院张恺所长从人文理念、工作组织、技术创新等3方面,介绍了导则的编制过程和创新特点。特别是与区残联、区建管委、滨江办、残疾人社会组织、相关项目设计团队的协同工作机制,对于导则的全局性、系统性、落地性形成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祝长康,以《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原则和新要求》为主题,对于我国无障碍设计的三阶段发展情况、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原则、无障碍新国标的颁布和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新要求等内容,进行了系统专业的解读,并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进行了重点宣贯。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杨浦区腾辉残疾人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傅春辉,以使用者和无障碍督导工作负责人的双重身份,以《为创建良好的无障碍环境尽微薄之力》为题,声情并茂地分享了一线工作经验。强调 “一查、二看、三通过”的无障碍环境督导工作重点,积极查找无障碍问题、当好残疾人需求的扩音器。提出无障碍设施要让使用的人进得去,出得来;上得去,下得来;有困难,呼得应。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郭怡妦作为杨浦滨江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工程(一期)的设计师,分享了杨浦滨江是如何整合儿童友好、公园城市建设、无障碍环境等多种需求,在示范段无障碍改造中,通过打通码头节点、增加垂江通道、对既有台阶和陡坡进行微改造等具体实践,实现方便全人群使用的公共空间。


嘉宾讨论环节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指出,无障碍建设要做三个层次的工作。第一是基本需求层次,以“标准”的建立解决底线问题。第二是精细化专业导向层次,通过特定地区导则引导进一步的细化设计。第三是人性化复合使用层次,让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回归人性化,注重平等使用,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觉得有障碍”。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江浩波,从自己作为使用者家属的切身体验,提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有2个主要难点:一是在于连贯性,各类硬件设施要贯通;二是在于安全性,要换位思考、注意细节,避免微小高差的危险,避免粗糙表面和锐利尖角。无障碍设计是个不断提高优化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任重而道远,本次导则的编制和实施是一次很好的探索。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和公共空间促进中心主任奚文沁指出,要把最好的空间留给人民,一江一河就是上海最好的公共空间。目前滨江水平向的处理比较好,但垂江通道的设置比较缺乏,需要增加可进入、可体验的路线。滨江空间有大量的驿站,未来可以将无障碍服务、公共艺术、休憩活动等多种功能复合植入,提高滨江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伟珏说道,城市的魅力在于文化丰富性和生活的便利性,越能聚集人,城市越有魅力。人民城市是为了让更多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让人们能看到不同的风景。我们应该建设包容的公共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使用,南昌路、复兴公园就是很好的例子,空间不复杂,但是很人性很好用。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潘海啸首先回顾了2012年张海迪主席在同济主持第一期全国无障碍建设专题培训班的开班情况及同济在无障碍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并指出紧凑集约的城市空间更适合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要提倡少车化的城市设计,进行美丽家园的“再改造”,构筑友好的城市无障碍环境,田林街道的改造值得借鉴。城乡融合也要关注农村地区的残障人士。杨浦滨江无障碍改造规划经验将会促进上海城市发展的包容性。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研讨会主持人:同济规划院科研办主任汪劲柏博士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合影


本次研讨会以《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建设导则》的编制和发布为契机,现场讨论热烈,专家学者各抒己见。随着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的提升,为所有人群提供平等使用的公共空间,正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杨浦滨江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发地,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备注:《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建设导则》为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课题 课题号:KY-2022-YB-A01



本文已经本人确认

供稿 | 张恺、汪劲柏

编辑 | 宣传办

终审 | 张、汪劲柏、肖达


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平等包容 无碍共享——“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设计”同济科研创新研讨会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