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城市轨道交通
利国利民,却不赚钱!
无地铁,不城市!
▼ 全国主要城市地铁地铁投资与财政收入示意
建得起,养不起,更是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难题。大部分城市面临「入不敷出」的经营压力。
▼ 绝大多数城市地铁公司都在亏本经营,政府的大额补贴已成为常态
从全球经验看,城市轨道交通也大多依靠政府补贴,难以持续发展。如伦敦地铁由政府承担100%建设投资和运营投入,并提供优惠措施,政府对低于最低回报率的差额进行补贴;首尔地铁长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每年亏损折合人民币20亿元以上……
▼ 伦敦地铁投资、运营由政府承担
那么,在当下过「紧日子」的情况下,政府与轨交公司要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运营呢?
02
城市轨道交通
如何防范财政风险?
面对困局,政府与轨交公司采取多种手段保障轨交开发运营。
1. 制定严格的城市地铁准入门槛
政府与轨交公司应该先想清楚一个问题:这个城市该不该修地铁?
▼ 2018年国家对城市建设地铁的申报条件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大幅度提高了相关经济指标
2. 提升票价是对策,却不是良策
在票价提升方面,很多城市如深圳、南京、沈阳等,也都蠢蠢欲动,但碍于市民和舆论的压力,很多都没有得以实施。
▼ 武汉轨道交通车辆(来源:Wikipedia)
3. TOD是实现双赢的不二法则
经过多年实践,TOD(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一定是实现双赢的最佳途径。TOD表面上看是以交通运输为导向的一种发展模式,但是实质上却是一种城市运营模式。
▼ TOD开发模式
从土地价值方面来讲,它能够做到回收土地溢价,通过轨道交通带来的周边土地升值和物业运营收益,弥补地铁建设和运营成本的亏空,确保地铁运营的可持续性,并实现更加公平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 日本柏叶新城,通过TOD解决新城从无到有,全新吸引力的难题
从激发城市活力方面来讲,它能够带动商业振兴,形成城市新中心,为城市更新提供巨大的助力。
▼ 大阪站TOD通过商业开发,重塑城市中心
TOD的其更多作用和利好我们不用在此赘述。那么,什么是决定TOD项目成功营利的关键呢?又有哪些TOD的成功实践经验值得借鉴呢?
4. TOD项目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如上所述,TOD实质上也是一种城市运营模式,那么它就一定遵循城市发展的逻辑。
▼ 伦敦国王十字区TOD成为「人才聚集区」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透过实体商场越来越没有人气的现状可以看出,人的线下聚集变得越来越难了。而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强制让人聚集」的先天优势!
▼ 伦敦金丝雀码头TOD已成为市民的活动聚集区
在TOD「以人为本」的城市运营模式逻辑下,有很多城市,将城市更新建设与TOD开发相结合,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03
东京涩谷TOD
定制一个引人磁极
东京的TOD「站城一体化」的开发,走在世界前沿,从近些年发展新动向来看,显现出明显的「与城市融为一体,为人群定制风格」的特征。依托不同城区不同类型车站作为「激活器」,构建「轨道定制城区」。
以日本东京轨道交通为例,TOD的发展抓住了「大城市的发展不是各向同性的,而是各向异性的」的特点,将片区特色与TOD开发融合,通过该定制化的打造,吸引不同人群。
▼ 东京轨道交通,串联了一系列各有特色的城区,实现了不同偏好人群的吸引与聚集
▼ 六本木TOD的站城一体化开发
在众多的TOD定制化开发中,涩谷站作为东京都市圈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通过轨道定制城区,「以潮流时尚的商业氛围,吸引年轻人聚集」,成为了定制化TOD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 潮流的涩谷(来源:Wikipedia)
涩谷站是日本最大交通枢纽之一,4大铁路公司的9条东京重要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涩谷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TOD项目的开发。
▼ 9条线路在涩谷汇集
第一个综合体项目是涩谷标记Mark City,这也是东急公司第一个车辆段上盖的综合体。
▼ 涩谷tod标记Mark City
然而,过去的20多年里,涩谷的人气正在不断下滑(2001-2011年涩谷站乘降人数下降约5%),在各大商圈的竞争下,对人群的吸引力不断减弱。因此导致涩谷车站客流量逐年递减,涩谷商业销售额大幅下降(2001-2011年涩谷商业销售额减少25%)。
▼ 涩谷站周边开发建设示意
1. 时尚潮流圣地,年轻人聚集区
地铁站点打造商业综合体,这个并不罕见,但是通过特色商业氛围的营造,用时尚潮流的空间场景,吸引一部分最有价值的年轻人群、从而吸引潮流科技企业再次回归的项目,这样的成功案例却不常见。
▼ 涩谷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来源:Flickr)
①. 潮流地标
涩谷融合多家「潮科技」企业的科创成果,塑造了一个「高大上」的「潮流地标」场景——Scramble广场大厦。
▼ Scramble广场大厦(来源:Wikipedia)
在楼顶360度观景台,可以眺望东京塔、天空树等东京地标,甚至还可以看到日本的文化符号富士山;低头则可以俯瞰涩谷站前的繁华十足路口,与涩谷街景来一张「高空合影」。
▼ Scramble大厦顶部的灯光秀(来源:Flickr)
②. 创意商业
涩谷众多商业综合体各具亮点。
▼ 涩谷PARCO大厦屋顶活动平台(来源:Flickr)
这些多样化的商业形式,让涩谷重新走上了东京潮流商业的最前沿。
③. 时尚街区
多元创意时尚的氛围,让涩谷成为公认的「年轻人的街区」,它最鲜明的标签是「街头时尚策源地」。
▼ 涩谷的包容性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来源:Flickr)
休闲娱乐聚集地「中心街」、综合文化设施Hikarie、时尚餐饮风情街西班牙坂、以及丰富多元的节庆,如「涩谷ZUNCHAKA」音乐祭、涩谷万圣节等,都为整个区域的增添了时尚潮流、活力四射的元素。
▼ 涩谷万圣节(来源:Flickr)
在这样的基调和氛围下,涩谷自然地形成了轻松、时尚、人人穿T-SHIRT、脚踩人字拖的潮流街区。这里的科技创新氛围与东京其他地方步履匆匆、领带西装的白领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④. 科技产业中心
如今的涩谷已脱胎换骨,从传统商业区摇身一变成为「潮科技」的大本营!
▼ 由涩谷STREAM、Scramble大厦等建筑组成的建筑群,正在成为「涩谷比特谷」的中心
因此,这里成为互联网广告行业的最佳选址地。如今在涩谷已形成提供广告主接洽、广告交易、广告精准投放、广告监测分析、创意优化与广告验证等服务的互联网广告产业集群。
04
旧金山环湾站TOD
还城市一个活力中心
与东京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定制化TOD的策略不同,旧金山环湾站TOD不是解决多中心城市的差异化问题,而是打破城市中心衰败的困境。
▼ 旧金山环湾站TOD区域俯瞰
环湾站位于旧金山东南部,曾因码头航运和公交枢纽的兴盛,成为夜店、酒吧、音乐演出聚集区。80年代,码头衰败后,LGBT文化聚集地占领了该区域,环湾站变得破败不堪,平均每日旅客量不足2万人。
▼ 拆除前的环湾站区,限制了城市中心的发展(来源:Wikipedia)
在重塑城市中心的目标之下,旧金山希望TOD满足科技回归都市的时代需求——
「硅谷的城市蔓延非常严重,同事们通常不会在一个地方租房,硅谷员工错过了很多社群活动。旧金山则完全不是这样,这些高密建筑本身就是为了聚集住在城市里的千禧一代。」
—— Brian McClendon(Uber地图和商业平台副总裁)
「规模小,尚处在VC期的创业企业通常会选择旧金山作为总部基地,而不是硅谷。」
—— Transwestern商业地产公司合伙人
「在60年代,湾区工程师的梦想是在Menlo Park或Palo Alto(硅谷附近城市)买个乡村别墅。可如今的25岁年轻人不再这么想了。他们想在最酷的城市、最酷的街区、最酷的空间里生活工作。」
—— Margerat O’Mara华盛顿大学历史教授
2008年,加利福尼亚州通过1A提案,即建造洛杉矶至旧金山,穿越硅谷的高铁。
▼ 作为硅谷交通动脉的101公路,严重堵车成为常态(来源:Wikipedia)
结合这些趋势,环湾站通过在两个方面的强化,建设TOD。
1. 从通勤目的地,到休闲中心
首先,环湾车站TOD将传统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定位,更换为——城市休闲目的地。
▼ 环湾车站TOD(来源:Flickr)
在功能上:车站共有5层,地下两层由轨道交通和商业功能组成;地上两层,由办公、零售和公交枢纽构;而顶层则是一座城市公园,这里除了公共休憩空间还设有沉思区、社交区等。从空间到功能,TOD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休闲功能。
▼ 环湾车站TOD剖面示意(来源:smart-cities)
▼ 内部换乘空间(来源:Flickr)
▼ 屋顶公园(来源:Flickr)
多元的休闲环境,也使车站成为硅谷科技人才来此会面、交流的热门「社交空间」。
▼ 车站成为了社交空间(来源:Flickr)
2. 从公交优先,到步行友好
早在1973年,公交优先政策被写入《旧金山宪章》即:任何街道和人行道等公共空间的利用,都应当保障乘公共交通的行使先行权。
▼ 环湾车站TOD屋顶的步行网络(来源:Wikipedia)
车站周边部分道路被改造为步行道,移除街道两侧的停车位,以便拓宽人行道,缩短人们穿越马路的距离,并能让司机及时注意到行人,减少事故率。
▼ 环湾车站TOD区域的街道步行化改造(来源:Flickr)
颁布规划细则,以指导环湾车站更外围街道的建设、改造,按照规划要求——街道改造后,公共空间面积不能低于原有面积;鼓励街道两侧建筑底商改造,设置商业、餐饮、零售等功能,提升行人的步行体验,增加街道的人气。
▼ 街道沿线步行化改造(来源:开放地图平台)
当然仅靠规划指导,不足以让街道沿线的业主们,牺牲自身利益让利大众。
▼ 环湾车站TOD区域的POPS空间(来源:Flickr)
3. 从交通枢纽,到城市新中心
2012年至2016年,旧金山新增就业37.3万,但新增住房只有5.8万间。Mercury News一项问卷调查发现:46%的千禧一代考虑会在接下来几年内离开旧金山,他们将原因归为难以负担的房价。
▼ 环湾车站TOD区域内的经济适用房(来源:开放地图平台)
同私有空间转为共有空间一样,推动开发企业「心甘情愿」建设经济适房的,依然是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
▼ The East Cut社区互惠组织标识(来源:The East Cut官网)
The East Cut负责管理运营区域内的各类公共活动,如运动比赛、音乐节、艺术节、家庭活动等等;该组织也承担了区域内的清洁和安保工作。
▼ The East Cut组织的各类社区活动(来源:The East Cut官网)
至此,以环湾车站TOD为核心的老城区,不止完成了活力的重塑,还促进了市中心的「科技产业」回归——
(来源:Flickr)
05
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投入大、难赚钱,而TOD为城市和企业供了一条可投入、可操作的路径。只要抓住TOD的「城市运营」本质,以「聚人」为核心,以「活力塑造」为手段,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就能真正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营利。
1/6图片工作室出品
【版权声明】本平台及其中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
点击查看城市设计往期文章

TOD综合 | 伦敦伊丽莎白线——中央段站点伦敦西区

TOD与站城一体开发的异与同

蒋毅:以TOD为驱动的未来城市空间

用TOD驱动城市更新:伦敦国王十字区

日本TOD:公园城市型站点怎么开发?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TOD取胜之道——做好城市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