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文章导读】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2021年是全球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迎来《关于历史性城镇景观的建议书》(UNESCO 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颁布十周年。为庆祝这一盛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中心组织举办了一系列交流会,共享关于HUL的理论探索、实施经验、未来挑战。过去十年,HUL理念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保护实践中,广泛试验、应用和推广,旨在引导地方政府及规划部门把历史城区的维护及管理,纳入城市总体的规划体系及长期发展战略框架中,增强城市遗产保护的可持续性。

本文选取东非世界遗产城市项目、欧洲城市保护与发展项目和WHITRAP全球性试点项目,分别从能力建设、策略整合和系统性方法实践3方面,对历史性城镇景观的6个步骤和4个实施工具进行解读和回顾,并讨论该理论方法在我国城市遗产保护实践及管理方面的启示及未来发展道路。


1

历史性城镇景观:

“新”概念也是一种“新”方法


1.1  “新”概念


在UNESCO《HUL建议书》中,历史性城镇景观是“文化和自然价值及属性在历史上层层积淀而产生的城市区域,其超越了‘历史中心’或‘整体’的概念,包括更广泛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环境”。同过去的遗产概念相比,历史性城镇景观充分识别城市遗产的历史性动态形成过程,强调将“过去的”遗产置于当代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中,实现面向将来的动态性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历史性城镇景观是帮助我们认知城市遗产的一个“新”概念,旨在帮助管理保护“过去的”遗产以促进“现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社区生活质量提升。


1.2  “新”方法


基于历史性城镇景观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遗产保护管理方法,包含6个关键步骤及4个实施工具。其中,4个实施工具则分别是知识规划、社区参与、财务金融和监管制度。为提高该方法的实践可操作性,万德帕斯(Veldpaus)对6个关键步骤进一步细化,增加2个补充性步骤(图1)。因此,历史性城镇景观突破了传统以历史城区纪念物材料保存及复原为中心的方法,转化为强调遗产资源及价值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此保护过程中,城市被不断注入新的社会价值及景观层积,是一个具有整体动态观的城市遗产保护管理“新”方法。
【文章导读】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图1 | 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的实施步骤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2

历史性城镇景观理论国际实践

UNESCO《HUL建议书》的全球推广得到了诸多国际组织的支持,包括世界遗产中心和亚太遗产中心(上海),联合多个地方政府、高校及基金组织,共同加入历史性城镇景观的方法实践中。本研究选取了此两个组织持续参与的3个城市遗产实践项目为讨论案例,贯穿亚、欧、非、南美及大洋洲共9个城市,回顾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应用实践。


2.1  能力建设:

东非斯瓦希里海岸世界遗产城市项目


位于东非斯瓦希里地区的3个世界遗产城市(图2、图3、图4),地方城市规划及遗产管理部门长期缺乏针对遗产价值要素识别和相关保护规划制定的系统性管理体系建设。世界遗产中心于2011年组织专家前往3个城市,召开公众研讨会并展开实地调研,帮助建设地方城市遗产管理能力。主要包括:

【文章导读】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图2 | 莫桑比克岛
资料来源:https://whc.unesco.org/en/documents/111406。
  • 莫桑比克岛:建立电子数据库,包括建筑现状、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人口密度、产权情况等;

【文章导读】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图3 | 赞比亚桑吉巴尔石头城

资料来源:https://migrationology.com/darajani-market-stone-town-zanzibar/

  • 赞比亚桑吉巴尔石头城:系统整合调研文件并建立网络电子数据库;建立公众参与平台,增强地方公众参与和相关咨询活动;修复桑给巴尔植物园;制定交通规划;评估一处新建五星酒店对地方遗产的影响;

【文章导读】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图4 | 肯尼亚拉穆古城

资料来源:https://whc.unesco.org/en/documents/114530

  • 肯尼亚拉穆古城:评估拉穆港-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交通走廊项目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建立物质、非物质遗产要素和自然资源数据库;恢复当地规划委员会。


2.2  策略整合:

欧洲荷兰及意大利城市的保护与发展


欧洲的城市规划和遗产管理部门长期相互独立,也致使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在政策层面出现诸多“冲突”。随着《HUL建议书》的提出,欧洲历史城市便不断探索城市与遗产、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的的可能性。荷兰和意大利则从策略整合的角度,不断修正城市经济发展及其世界遗产可持续性保护的战略、政策制定相关问题(图5、图6)。主要包括:

【文章导读】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图5 | 阿姆斯特丹

资料来源:https://whc.unesco.org/en/documents/115081

  • 荷兰阿姆斯特丹:系统性地提出了城市政策的评价工具,包括四个层面:要素、价值、相关群体和执行程序,进一步重申促进遗产保护政策融入城市发展规划的必要性,也希望通过加强多方合作来达成这一整体性目标。

【文章导读】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图6 | 意大利那不勒斯
资料来源:https://whc.unesco.org/en/documents/112922
  • 意大利那不勒斯:在该城市发展策略制定中,把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融入具体的执行计划中。一方面保护整个古城区的文化原真性,另一方面能持续激活该城区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并考虑其中潜在威胁及脆弱性。


2.3  系统性方法实践:

WHITRAP全球性试点项目


亚太遗产中心(上海)同多座城市管理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对《HUL建议书》展开实践探索。此项目对HUL的6个步骤及4个实施工具进行系统性解读和实践,寻求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其中,试点城市涵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如巴拉瑞特和拉瓦尔品第;也包括城镇化水平不同的城镇、乡村,如上海虹口区和苏州双湾村(表1)。
【文章导读】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表1 | WHITRAP全球历史性城镇景观试点城市实践概况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3

历史性城镇景观在中国的实践

除了在上海和苏州的试点项目,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在我国还应用在了其他多座世界遗产城市的研究性实践中,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和都江堰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取得了具有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初步成果。我国成功的社区参与实践,有效地将社区居民会议加入了专家方案讨论和制定过程中,政府在其中起到了总领全局的组织、协调和资助作用。不同于西方国家“自下而上”社区主导的方法,这实际上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决策过程,表现出执行力强、包容度高和专业性强等优点。政府相关管理人员和社区居民的能力建设工作,也将成为未来遗产保护工作实现有效社区参与的重要因素。该方法在未来的保护实践中,也更加强调多方利益群体的通力合作,包括决策者、规划者、开发商、建筑师、文物保护工作者、业主、投资者和相关市民等。能力建设和创新方法使用中需要的资金支持,除去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资助,地方社区的众筹、私企以及公私合作,也可成为我国未来社区在支持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经济创收方法。而对于知识规划和监管体系工具,不仅需要继续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体系来保护地方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延续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还要充分考虑不同的城市空间层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延续。

然而,当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在我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这些试点城市及遗产案例,依旧持续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如上海虹口区,目前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城市再开发。历史建筑结构和空间形态特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的微更新、遗产保护与大面积拆迁正在胶着之中。再如丽江古城,历史性空间结构及传统民居保护良好,但社区网络及产业结构却逐步在发生巨大转变,导致大量当地居民迁出。因此,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压力下,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所倡导的长期动态且具综合性的工作方式,或将为我国未来遗产保护及管理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并且,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已进入城市存量规划更新阶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提倡分类审慎处置既有建筑”、“鼓励探索区域规模统筹”、“鼓励房屋所有者、使用者参与城市更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措施,均是促进历史性城镇景观理念的中国本土化实践。


4

启示

十年的全球实践,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在城市遗产保护及管理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核心思想是对城市空间从时间连续性的角度进行价值甄别,尊重不同时期在城市发展中留存下来的历史记忆,包括现代的和当代的。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是一种更新后的遗产管理方法,目标是力图避免在现代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因为价值要素的分离而被忽视并抛弃。它既是一种识别角度,也是一种价值取向,特别强调在不同时期因为不同的城市发展机制(特别体现在土地利用模式方面),带来的不同变化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这为当代全球化、多样化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城市发展机制环境下,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在国际与我国实践纷纷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同时,也是时该思考如何赋予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在我国的地方化含义和应用推广,来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空间的活跃度和可持续性。在接纳城市新建设、新设计和新价值的情况下,我国历史城市如何能继续保证地方文化延续性和遗产资源的可持续性保护利用。

本文撰稿李骥  景峰  邵甬 


原文介绍

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一文已在知网首发

李  骥,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本文通信作者,JDArch_LJ@swjtu.edu.cn
景  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洲和太平洋部主任,兼任《世界遗产公约》全球能力建设项目协调员、兼任丝绸之路系列跨国申遗项目协调员,联合国官员。
邵  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
【全文下载】文章已在知网发布复制并搜索下方网址,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DAY&filename=CSGH202211010&uniplatform=NZKPT&v=dJ_x9KLE5VXJl8zbh6hjg7-pvw6UpQukw3BuobcN_bMe0lIfJUVYQQQg3Jx_UVS7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文章导读】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导读】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文章导读】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文章导读】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