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2月1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协办的“城乡关系演进的国际比较”系列讲座第5期——《城乡伙伴关系:空间正义与认知视角的探讨》通过Zoom平台线上举行,并通过腾讯会议同步转播。
本次沙龙是系列活动的第五场,围绕德国的城乡关系发展展开探讨,首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教授致辞。

李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院长、教授
李翔宁教授提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在已经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即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同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到2021年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65%,进入高水平城市化阶段,所以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中国的城乡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也会逐渐走向城乡一体化,长期的区域发展差距需要进一步实现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基于这一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 委员会共同策划并组织了“城乡关系演进的国际比较研究”一系列学术沙龙活动将邀请国际知名教授讲解世界各国和地区城乡关系在运行机制上的历史变迁、问题和应对以及当前城乡关系的新空间现象和新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顺利实现建国百年目标提供经验借鉴和支持,也为研究城乡关系提供更全面的国际视野。最后李翔宁教授也对Magel教授以网络会议的形式为中国的教授、研究人员和学生做学术讲座表示感谢,并感谢了与会的各位教授及青年学术工作者。
接下来干靓副教授主持并介绍了Magel教授
在播放完视频之后,Magel教授就张立老师提前准备的五个问题进行了回应和阐述:

Prof. Holger Magel
德国 慕尼黑工业大学
随后进入讨论环节。

易鑫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东南大学中德城乡与建筑研究中心 主任
首先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易鑫副教授从Magel教授的讲座中的一个论断中引出问题,我们往往在研究中会过于关注城市而忽略乡村发展同样具有复杂性,而德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各个州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各州之间的差异性也很大,站在今天的视角,能否总结一下未来德国乡村发展的挑战包括其代表性的特征。
Prof. Holger Magel
Magel教授简短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很明显农村地区并不完全相似,即使是在同一个地区,南北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笼统地讨论农村地区的问题,把它作为所谓的阶段性发展过程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深入到区域劳动力,对不同地区运用不同的措施,甚至政府也已经宣布巴伐利亚的部分地区由于特殊的问题,应该得到特殊的更高的财政支持。有一些经济学家的意见是不应该花钱,就像我在俄罗斯所说的,这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刘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副院长、教授
《城市规划(英文版)》 执行主编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刘健教授提出两个问题。一是Magel教授如何看待在生活质量方面, 德国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总是相信农村发展在德国比在中国更好,所以我想知道在德国是否还有城市农村差异,主要是在生活质量方面,比如收入水平和服务水平。第二个问题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因为Magel教授提到作为一个委员会应该制定一种自然的体系来评估农村的发展,那么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定义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农村。在巴伐利亚定义农村的一种观点是它80%以上的土地仍然是农村,但通常当我们评估城市化,我们使用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的标准,所以有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之间的冲突,所以我想知道是否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城市和农村。
Prof. Holger Magel
Magel教授进行了回答,从第二个问题开始,我们可以从欧洲层面到巴伐利亚的政策找到不同的标准及指标去定义,但在政治领域并非真正被使用。在巴伐利亚,多年以来非常稳定且持续地声明几十年来巴伐利亚85%的地区都是农村,15%是城市地区,但很明显,农村地区内部表现为城市地区,这就是为什么一方面德国比中国的城市化率要高得多,而另一方面,我们说德国仍然是一个农村国家。所以答案是,在农村地区,表现为城市地区的小城镇或中型城镇计入城市化率,但另一方面,城镇是我们农村的一部分。我们把一个小镇或者属于农村的小镇作为农村服务的外观,农村地区不仅是农场的长度,它也是一个定居点。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没有人真正详细地宣布农村和城市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但当我们将视角改变到一个独立的人,你会发现生活质量不仅取决于你的收入,当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也许你生活在村子里收入更低,但你能看到美妙的景观,你可以每天都和你的狗一起去娱乐,或者你和邻居的社会关系相处得很好等等,所以这是一个综合的评估体系,因此很难定义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不是一个政治问题了,更多的问题在于提供合适的基础设施。

唐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院长助理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及乡村振兴中心 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 副秘书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助理唐燕副教授进行了接下来的提问,现在我们国家有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这对中国农村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对农村发展有一些担忧,在中国,一些富人或富有的私人公司,他们想在农村打开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所以他们投资农村的房子或农田,有些人使用它作为一个工作室或旅游网站赚钱,因为这里的风景和自然环境是如此有吸引力,但事实上农民短期内拿到了钱,但长期来看,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空间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我不太相信从城市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就是我想讨论的问题,Magel教授对这种情况有什么看法。
Prof. Holger Magel
Magel教授回答道,很明显德国农村地区的情况是非常不同于中国农村地区的,但我们必须分别解决各自国家的问题,在德国现在公司搬到农村地区的可能性增大了,但目前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那么多,我认为我们讨论农村的新工作应该是一些面向未来的领域,农村地区已经有了各种行业的工厂,但我们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来吸引新的做学术的人,如果农村地区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他们就不会搬。而对于所谓的创业公司,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创业,在巴伐利亚州的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很多行政办公室和大学,我相信在很短的时间内,这块地区将成长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一个很好的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这需要时间但我不怀疑农村经济是没有未来的,我们必须这样做,我们必须对未来投资。

黄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助理教授
接下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黄璜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一个是根据Magel教授的实践经验,在德国获得同等的生活条件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是什么,比如创业,投资或机会,或者是我认为可能缺乏发展的意愿。第二个问题是,我非常同意您提出的在中国农村地区引入更多的功能,但是当这样做的时候,这实际上是一个困境,可能会有某种价值入侵或者当你引入这种功能时可能会有其他种类的东西被引入,那么你认为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建立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Prof. Holger Magel
Magel教授回答道,即使在德国的主要农业区,也已经混合了很多其他功能,在德国或在欧洲社会,没有人在一个周末依然在城市,他有时间去山上或湖泊远足,所以我认为中国有关于这方面的娱乐需求还没有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新的经济机会的可再生活力也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机会。而第二个问题,英特尔现在在撒克逊的农村地区建立了一个工厂,特斯拉就在附近。上周我们听说宝马现在不再在中国生产电池,他们想要变得更加独立,一个新工厂在巴伐利亚建立,所以它带来很多新的工作,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发展,但我们总是必须小心,对于景观和土地的消费必须是有限的,我们称之为内部发展,而不是外部发展。我们必须节约土地,把住房集中在村庄里,管理农村的内部发展。

庞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 副总规划师(挂职)
庞磊副教授提出,我们将进入后新冠时代,新冠流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新兴产业,比如智能制造,就像你提到的特斯拉和人工智能等,我认为德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分销交付系统,在线消费和医疗健康,不仅在城市而且在农村地区,都显示出非常强大的增长潜力。今天我们有很多关于城市周边地区,半城市地区的负面词汇,比如过度的经济退化、景观碎片化、非正式经济等,但是一百年前提出的花园城市是非常美丽的,那么这样的冲突,我想知道在德国是怎样的情况和看法。
Prof. Holger Magel
Magel教授指出,我们必须让农村具备更强的能力,这意味着必须把数字化作为所有人的工具,我们已经在巴伐利亚开始了名为智能村庄的研究项目。所以有四五个村庄已经开始在日常需求和基础设施的所有部分进行数字化,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因为没有数字化,农村就没有未来,这不仅是我的观点。当我们想要说服公司搬到农村去的时候,我们会马上被要求为他们的家庭提供宽带和各种基础设施,因为他们的孩子需要教育。除此之外,还有我所说的技术方面,数字化属于对村庄社会方面的表现较强的认知,我们称之为社会村庄发展,因为这是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
最后Magel教授对在场观众提出的问题作出了回应,首先是关于房价,教授表示这取决于活动,如果你想买一所在大学公园那边的房子,它的独特性和活动性使得它比正常的房价更高,北京的房价也非常贵,就像慕尼黑一样,甚至更高。
其次是关于意大利的分散城市化模式和德国的中心体系模式,Magel教授作为顾问也成功说服柬埔寨尝试,所以德国的系统也已经开始在各地出现,包括中国,但世界各地的情况并不相通,在中国并不一定能够以这种模式获得成功。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德国的土地整理,这对德国城乡关系和农村发展有什么影响以及在中德土地制度不同的背景下,德国有哪些值得中国学习的经验?Magel教授认为私人和集体土地系统没有本质上的的区别,但是德国的土地整合举措是一个很好的行为,因为它不仅关注农业问题而且还关注了更多方面,这就是为什么它仍然是自1976年提出以来已有五十年了,但我们还可以使用该土地整合制度应对公众的需求和大自然的保护,我们可以用它来调控农村更新和不同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利益,这是一个很好的成功例子,这也是中国所需要的,一个非常全面的土地整理法案,一种更广阔的视野。

关注我们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致力于小城镇规划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分享,促进相关学术交流。行业优秀期刊《小城镇建设》是小城镇规划学委会的会刊。优秀案例和信息分享请发邮件:town@planning.org.cn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讲座概要|城乡伙伴关系:空间正义与认知视角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