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进入一定发展阶段后面临的主要任务,广州在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保持繁荣兴旺、活力迸发,其“永葆青春”的秘诀在于不断开展城市更新,通过城市结构和功能的不断调节,使城市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作为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广州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担当,近百年来不断进行自我“新陈代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引领全国城市更新的步伐,正是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拆、治、兴”并举的科学态度,才不断散发出朝气蓬勃的老城市新活力。


01



与世界同步的城市建设思潮

引领中国城市更新步伐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更新始于18世纪后半叶,以英国、美国、法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解决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整体性城市问题,纷纷开始了城市更新的探索。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940-1950 年代的城市重建(Urban Reconstruction),通过设计原则实现对城市物质空间的复兴,例如1944年大伦敦规划,由内向外将伦敦划分为四层圈层。

1960年代的城市复苏(Urban Revitalization),上一阶段以设计为原则的城市改造的失灵,引发以简·雅各布斯为代表的学者对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的批判,开始强调社会关系与公众参与。

1970 年代的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开始深入更新机制后的空间权力、资本、利益博弈的交互关系,代表理论为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

1980年代的城市再开发 (Urban Redevelopment),继承了70年代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大卫·哈维提出了“空间正义”概念,强调人平等的享有空间权力,代表案例为伦敦金丝雀码头再开发。

1990年代的城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受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更加注重人居环境与社区可持续更新,如纽约高线公园。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1   世界城市更新发展
(图源:自绘)


我国的城市更新最开始以政府为主导,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作用下,逐步呈现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和共同治理的趋势。整体上,可将中国城市更新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战后重建阶段(1949-1977),以改善城市基本环境卫生和生活条件为重点。

第二阶段为旧房改造阶段(1978-1989),以解决住房紧张和偿还基础设施欠债为重点。

第三阶段为旧区再开发阶段(1990-2011),以市场机制推动城市更新实践与创新。

第四阶段为有机更新阶段(2012-至今),开启基于以人为本和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更新新局面。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2   中国城市更新发展
(图源:自绘)


广州城建始于2200多年前秦朝统一岭南后修筑的番禺城,此后在原城址上不断更新迭代,中心城址一直未变。“广州”得名于三国时期,随着城市发展,历经唐代扩展为“州城三重”、宋代扩建为三城、明代“三城合一”,至清代成为一座形制完备的城市,形成“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城市格局。

自近代以来,广州一直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城市之一,始终与世界保持交流,其城市建设百年来与世界保持同步,近百年来,广州在我国城市更新上的实践探索,也起着先行地、排头兵的作用,引领我国城市更新的步伐。



02



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1.建国前(1918-1948):从传统城市走向现代城市


广州近代第一次“城市更新”实践始于1918年,“拆墙筑路”标志着广州城从封闭城市向开放城市突变,为适应汽车的行驶拆除了广州城的历史城墙,以现在眼光来看,这一举措似乎过于鲁莽,但在当时却有着革命性意义,它奠定了广州直到今天的城市道路网骨架。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3   1918年广州“拆墙筑路”

(图源:《五羊城脉:1911-1949广州城市建设》)


1921年,广州市政厅挂牌成立,孙科成为第一任广州市长,广州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建制市”,标志着广州从中国传统城市迈入近代化城市序列。之后颁布的《广州市城市设计概要草案》等文件,逐步将广州从传统城市改建为现代城市。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4   1932年《广州市城市设计概要草案》

(图源:《五羊城脉:1911-1949广州城市建设》)


2.建国初期(1949-1977):战后重建,商贸城市再焕活力


建国后,全国城市百废待兴,作为中国近现代最早的口岸城市之一,广州战后重建的第一步就是重塑商贸氛围

在全国城乡物资交流的浪潮中,广州积极筹办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并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选址于抗战时期损毁严重的西堤灾区,直接带动西堤灾区的更新重建。

此次盛会的成功举办,推动广州市政府着手西堤周边地区的重建,南方大厦再次屹立在珠江岸边,同时,周边其他建筑与各类商铺陆续复建,共同构建了广州商业中心,标志着西堤大商圈的复兴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5   1959年西堤大商圈成功复兴

(图源:网络)


随后,中苏友好大厦的出现推动“广交会”诞生,广州再次引领全国外贸的发展,突破西方经济封锁,进一步奠定了作为外贸桥头堡的地位,让广州这座老商贸城市再次焕发新活力。


3.改革开放后(1978-2009):新城扩张与老城改造


(1)大事件为触媒推动城市更新

改革开放后,广州开始了扩张与发展之路,利用大事件为触媒开展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举措。

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举办。原天河机场用地更新改建为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项目的落地带动了周边城市建设,推动广州城市发展的东进之路,也为之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奠定了基础。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6   “六运会”原天河机场改为体育中心(1982年)

(图源:网络)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7   广州城市新中轴线鸟瞰

(图源:网络)


(2)“广州三变”改善城市环境

20世纪90年代,广州扩张速度加快,老城区无序扩张带来的“脏乱差”使城市不堪重负,老城区成为建设混乱的重灾区,种种压力之下,1998年,广州提出109个城市形象工程,陈家祠绿化广场升级改造应运而生。同年,提出城市建设“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到2010年一大变”工作计划,俗称“广州三变”,通过城市更新进一步改造危破房屋,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8   陈家祠绿化广场改造( 1998年)

(图源:网络)


(3)旧村改造的探索

进入新世纪后,广州出台众多政策,开展诸多实践,不断探索城市更新之路。

2008年,猎德村迎来更新改造,成为广州第一个整村改造的城中村,猎德村更新改造探索了允许村集体自主改造,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申请转为国有用地,并进行“城中村”改造融资,融资资金全部返还村集体用于复建安置等措施,其多方面的探索为后续出台“三旧”改造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9   第一个整村改造的城中村——猎德村( 2008年)

(图源:网络)


4.后亚运时期:实践探索与更新体系逐步建立


(1)“三旧”改造阶段(2009-2015)

经过多年探索,2009年,广州正式拉开“三旧”改造大幕。在56号文《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意见》等政策推动下,产生了诸多创新性的实践项目:如琶洲村改造,是第一个完全交由开发商运作的城中村改造,整体打包出让融资,集体土地全部转为国有土地;林和村改造,是第一个村企合作的城中村改造,村集体与企业共享土地增值和运营收益。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10   琶洲村

(图源:网络)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11   林和村

(图源:网络)


与此同时,旧厂改造“工改居”热情高涨,大规模居住项目直接冲击土地一级市场。2012年,广州出台相应政策为旧厂改造降温,强调土地资源优先用于市政配套设施。如广钢旧厂改造:政府收储,土地收益优先用于支持广钢转型,其次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配建保障性住房。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12   广钢旧厂改造

(图源:网络)


(2)系统性更新阶段(2015-2017)

历经6年左右的城市更新工作积累,2015年,广州出台《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及三个配套文件,形成“1+3”更新系统性政策,进入系统性更新阶段,以成片连片,整体统筹,系统性谋划为工作思路,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如“陈田、永泰、江夏村连片改造”,以全面改造与微改造相结合的形式,连片推动区域城市更新;“白云棠溪站周边连片改造”,打破多条旧村权属边界,实现连片土地资源配置。

“微改造”也是这一阶段提出的重要工作路径,如恩宁路永庆坊更新改造,摒弃大规模征拆,采取局部修补、改造,通过“适应性”设计蝶变为国家4A级景区,以温和渐进式的城市更新促成城市生长,而非城市增长。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13   恩宁路永庆坊城市更新

(图源:网络)


5.十九大以来(2017-至今):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理念,第二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对广州提出老城市新活力的城市发展要求。经过近两年的探索,2020年,广州印发《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1+1+N”政策体系,强调以规划为引领,通过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此时,城市更新涉及面更广,城市更新地区公服设施的配置要求进一步提升,同步将解决城市更新中历史文保项目用地不足、资金不足等瓶颈,并明确产业建设量占比的要求。

2017年,广船在旧厂改造的背景下进行了首轮控规修改,2022年,在高质量发展理念指导下,广船完成了新一轮控规调整和城市设计优化,从公共空间、产业集聚、交通通达、历史文化、公共配套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旨在将广船打造成为“站、水、城一体化,集聚历史记忆、文化氛围、商业活力、配套齐全的滨江综合街区”,推动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实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图14   高质量开展广船项目(2022)

(图源:自绘)



03



小 结


在广州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回顾梳理她的城市更新发展历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把握当下,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踏上新征程的开耕之年,作为城市规划师的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未来的城市更新工作中,更加以人为本,让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参考资料:

[1] 阳建强.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

[2] 阳建强,陈月.1949-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顾[J].城市规划,2020.

[3] 田莉,姚之浩,梁印龙等.城市更新与空间治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4] 潘安,郭惠华,许滢等.羊城春秋:广州城市历史研究手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5] 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广州建筑师学会.五羊城脉:1911-1949广州城市建设[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供稿|城市更新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规划广州|回眸千年广州城,百年更新路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