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点击上方链接关注我们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风貌特色营造是彰显城市魅力与核心价值,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与市民归属感的关键要素。


为落实《南京市总体城市设计(2018)》中对于市域风貌的构想,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等相关文件要求,以加强城市设计在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完善城市空间形态、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营造宜人活动空间、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等方面的综合性作用为目标,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邀请东南大学王建国院士团队编制了《南京城市风貌特色研判和实施导引》。在《南京市总体城市设计(2018)》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绿、文、城”三个方面十五个城市特色,将特色要素进行有机互动交叠,从而全方位展现南京“自然山水韵、古都文化魂、国际现代貌”的城市总体风貌特色。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现状
南京城市风貌特色现状梳理

南京市域山水、历史、都市风貌要素丰富,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城丘绿间,绿文一体,展现了“绿、文、城”相互交融的风貌要素现状特征。具体而言,绿:山水入城 城绿镶嵌;:古都为核 聚团遗存;:中部都市 南北田园。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左毅 摄

策略
南京城市风貌管控引导策略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南京城市风貌管控导引策略(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01

“两层级”风貌管控维度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为了自上而下传导城市风貌管控要求,建立两个层级风貌管控层面。第一层级:城市结构引导,打造彰显南京风貌特色的城市名片。第二层级:核心要素管控,全方位营造城市风貌特色场景。


02

“三网络”风貌管控策略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为了加强城市风貌的整体性,构建山水风貌网、文化风貌网、都市风貌网三重管控策略,延续《南京市总体城市设计(2018)》确定的骨架,展现南京“自然山水风韵、古都文化魂、国际现代风貌”的城市总体风貌特色。


03

“N要素”风貌管控要素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延续山水风貌网、文化风貌网、都市风貌网三大风貌管控网络的划定,进一步展开风貌特色要素的细分归类,其中包含山丘、湖泊、片区中心、历史廊道等风貌特色要素,从而形成完整的风貌特色要素清单。


价值
南京风貌特色的核心价值及竞争力
01
层叠性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城市风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下呈现层叠性的特征。一方面,南京的城市边界在南唐府城基础上扩展演替,形成了多层嵌套式的历史格局,其中,明代一宫一城一廓的结构最为明显。另一方面,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现代城市地标均主要分布于主城内,有较强的聚团化特征,形成以古都文化、都市文化、名士文化为主的文化分区,促进古今风貌相交融。

02
多样性

南京的空间形态特色历来被总结为“山、水、城、林”,而在国土空间的视角下,由“山、水、城、林、田”组成的全要素更能代表全域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并进一步拓展了内涵。从市域尺度来看,南、北两片田园构成了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四大山脉划分了城市组团,江湖水系则和城市嵌合一体,形成多心开敞的城镇空间布局,营造多样的绿城关系。从中心城区尺度来看,南京从跨江发展转变为拥江发展,呈现一江两岸的空间格局、一主多副的簇群结构。

03
时节性

南京深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绿文一体的山水形胜,并随着时节变化在自然、人文两方面形成季节性景观。如今,城市绿荫道与具有标志性季相特征的景观区已成为南京重要的城市景象,如以春季樱花为特色的鸡鸣寺路、以夏季梧桐为特色的中山路、以秋季银杏为特色的明孝陵、以冬季梅花为特色的梅花山。此外,依托于风景名胜展开的时节性文化活动进一步焕发了各类资源的活力,如春天的牛首踏青节、夏天的浦口荷花节、秋天的“秋栖霞”红枫艺术节、冬天的夫子庙灯会。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方飞 摄

愿景
南京城市风貌特色系统建构


01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总体风貌特色引导策略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总体风貌特色的具体管控导引主要依从“绿、文、城”三个方面。首先,基于逐一的要素梳理及落位,形成历史、山水、都市三个层面下的风貌特色结构;进而,采用量化分析手段融合三个层面特色要素生成南京风貌特色分布热力图;最终,依据分析结果叠合各行政区划边界,综合划定出市域及中心城区的风貌特色分区边界及管控目标。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总体风貌特色导引路径(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02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南京市域风貌特色结构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一心


南京都市风貌特色核心

一带


长江城市风貌拥江发展带

两轴


南北延伸轴

五环


古都风貌环、都市风貌环、现代都市风貌环、郊野风貌环、田园景观风貌环

六楔


老山-长江绿楔生态绿楔、滁河湿地-大厂隔离绿地-八卦洲绿楔生态绿楔、六合灵岩山-八卦洲绿楔生态绿楔、青龙山-紫金山生态绿楔、云台山-牛首祖堂山生态绿楔、秦淮河湿地-方山生态绿楔

包括现代都市风貌、沿山风貌以及水乡风貌在内的多元风貌组团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城市空间特色格局示意图


营城
南京城市风貌特色场景管控

01

风貌特色要素及管控内容

市域风貌特色管控要素的遴选分别从山水、文化、都市三个层面系统梳理。综合现状调研及各类上位规划梳理,经过系统整理汇总,在南京市域层面遴选出风貌特色管控要素并提出对应管控内容。


02

营城:特色意图区

基于南京空间叠合、历史层叠的特征,对特色意图区进行针对性研判。基于山水-文化-都市三重专项风貌网络,划定未来南京城市风貌管控引导的特色意图区,控制好包括重要绿色空间、历史文化街区、城市中心等能够充分展现城市空间特色及对城市空间特色有重大影响的片区与地段,厘清南京城市风貌特色,探索施行引导。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方飞 摄


03

联径:特色路径

特色路径的划定主要遵循两个原则:1.各特色路径具有良好的体验通达性,并有效串联特色要素或连结特色意图区,形成城市层面的整体线性空间;2.路径本身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都市风貌体验等方面的特定意义,或契合城市蓝绿空间线性展开的重要格局,具有城市级的生态价值。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04

塑点:特色门户

特色门户的划定主要遵循三个原则:1.进入南京的重要交通枢纽;2.能够整体感知南京特色风貌的重要空间节点,如山巅、跨江桥、立交互通枢纽以及重要交通换乘地段等;3.对城市风貌特征变换具有一定标识或感知的空间边界或道路枢纽。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方飞 摄


05

望景:特色视廊

以《南京市总体城市设计(2018)》为依据,从既有相关设计研究中已经确立并公认的南京重要城市景观视线出发,结合本轮特色意图区、门户节点、特色风貌要素的划定,从“山水、文化、都市”三个层面出发,划定出高视点、平视点两类城市特色视廊。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汪春 摄


转化
实施行动与管理
管控

层级化风貌管控体系

建立由重点片区、重点地段、重点地块等共同构成的层级化风貌管控体系,实现对城市风貌的整体管控与节点特色塑造。

制度

将风貌塑造上升为城市公共政策


01

加强“规划编制-规划条件-方案审查-施工监督”全流程管控

02

与国土空间规划、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间有效衔接

03

管控要求置入土地出让条件

04

颁布城市风貌条例、一系列技术规定、导则等

05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06

完善多方位的公众参与制度

07

强化政府监督、专家把关

08

鼓励新技术、新方法应用

09

强化特色总结、加强成果宣传

10

加强资金保障




项目团队

王建国、杨俊宴、沈旸、张愚、成实、杨柳、曲冰、章飙、郎烨程、张珂、付舰于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供       稿:城市设计处
图文版权: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转发请注明出处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审 核:陶乐

审 稿:朱佳

发 布:潘昕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彰显南京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