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城市空间何以影响城市产业选择——以荷兰埃因霍温的空间演变为例》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作者的题外话】笔者陈悦有幸于2021—2022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访学一年。由于笔者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历史城镇的传统产业,因此,迫切地想借访学机会多多学习欧洲城市在传统产业保护、产业转型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应用到中国城镇。然而,当笔者深入了解后发现,一方面,每个城市的情况都如此独特,以至于A城市的成功经验应用到B城市却不见得有效,因此,并不能简单、孤立地介绍这些经验;另一方面,每个城市的产业转型有其自身逻辑,除了在某一时间点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城市和产业本身的历史延续性。因此,笔者认为与其借鉴10个城市的成功经验,不如深入分析1个城市的历史演变,也许并不能归纳出一条条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但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点更深的启示。这就是本文的初衷。
通常认为,空间为产业服务,产业要求决定了空间的存在方式,然而,空间是否可以主动影响产业转型?已有的研究基本上都限于解释某一时间点上产业成功所需要满足的空间条件(如地理区位影响产业分布,美好的城市环境吸引知识经济聚集等),但仍然无法回答为何在同样的空间条件下,A城市的产业可以成功,而B城市可能会失败。然而,正如克鲁格曼所言,产业聚集具有历史和路径依赖的特征[1]。产业的发生不是无本之木,除了外部经济环境的刺激,城市空间自身所提供的土壤环境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产业选择。因此,不能抽象地讨论空间对产业的作用,而应该具体考虑城市空间本身的延续性特征,观察每一个时间点上空间对产业选择的作用。
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历史演变视角来考察城市空间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入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y)方法构建分析框架,通过关键节点(critical junctures)、驱动机制(driving mechanism)和锁定影响(lock-in impact)三个步骤,分析城市与产业的互动演变过程(图1)。所谓路径依赖,即一旦建立了某些越来越难以随时间改变的制度,那么早期再小的选择都能产生重大的长期影响[2]。

图1 本文分析框架
笔者选取荷兰传统的工业城市埃因霍温(Eindhoven)展开实证研究。埃因霍温有着近200年的工业历史,并且至少经历了三次重大的产业转型,有条件展开历史演变研究。它的产业发展历史总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劳动密集型产业时代(1840年代—1910年代)
“福特制”的推广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得工业中心的人口迅速增长。埃因霍温依靠运河(图2)和铁路的开通,改善了交通条件,同时,偏远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上两个因素吸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于此集聚。从19世纪中期开始,埃因霍温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小镇跃升为充满朝气的新兴工业城市(图3)。
资料来源:https://eindhovenfotos.nl/1/haven_hoofd.htm

图3 1900年埃因霍温城市格局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https://topotijdreis.nl/历史地图绘制
一战一方面给作为中立国的荷兰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切断了荷兰原有的交通网络。埃因霍温的一家灯泡工厂——飞利浦,在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和原料获取受阻的困境时,积极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垂直整合”,一跃从生产灯泡转向生产收音机,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而后一步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工业制造商(图4)。在此过程中,埃因霍温不仅为飞利浦公司提供了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交通区位条件,而且制定规划为其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和发展可能(图5);飞利浦公司则通过兴建一系列工业、居住、文化、交通设施,将埃因霍温逐步打造成为“飞利浦公司城”(图6)。


图5 1930年埃因霍温城市空间扩展规划
资料来源:http://schatkamer.nai.nl/en/projects/stadsuitbreiding-eindhoven
图6 1950年埃因霍温城市格局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https://topotijdreis.nl/历史地图绘制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占据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尽管飞利浦公司的生产大规模从埃因霍温撤离,但其在埃因霍温的百年发展,为这片土地、这座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创新传统、高素质人才和优质的设施环境,并促使荷兰政府相继为此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经过数年努力,埃因霍温又一次成功实现了从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诞生出包括阿斯麦(ASML)、恩智浦(NXP)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图7)。目前,埃因霍温在原本优良的城市环境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投入,致力于打造魅力城市(图8,图9)。

图7 在飞利浦实验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
资料来源:https://iaprofessionals.nl/high-tech-campus-in-eindhoven-wordt-eerste-living-lab-voor-autonome-drones-in-europa/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https://topotijdreis.nl/历史地图绘制
图9 飞利浦博物馆
从埃因霍温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思考。第一,产业和空间是互动演变的关系,城市空间在每个关键节点都影响着城市的产业选择——区位因素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特殊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区位、土地因素促使电子工业兴起,文化、人才和环境因素吸引高科技产业聚集。第二,城市空间在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产业选择——传统产业时代,影响产业选择的空间因素主要是地理区位、土地价格、交通条件、劳动力资源等;而到了知识经济时代,起决定作用的空间因素则是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和创新人才——这既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变迁,也体现了空间内涵的拓展(图10)。因此,对于面临产业转型的中国城市而言,与其盲目借鉴他人经验,不如冷静审视自身的产业发展历史和固有的城市空间条件,或许可以从中发现适合自身的产业转型方向。UPI
图10 埃因霍温城市与产业演变逻辑图
[1] 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99(3): 483-499.
[2] 安德烈·索伦森, 罗震东, 饶叶玲, 等. 重视路径依赖:规划史中的历史制度主义研究议程[J]. 国际城市规划, 2020, 35(4): 5-16.
[3] DE CASSERES J M. Eindhoven, Holland: the planning of an industrial town[J]. The town planning review, 1935, 16(3): 171-181.
作者:陈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danielacm@163.com
特里·范戴克,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空间科学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邵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期刊精粹 | 城市空间何以影响城市产业选择——以荷兰埃因霍温的空间演变为例【抢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