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灯光遥感数据告诉你:合肥与长三角连成片了吗?

文|蒋金亮

作者是城市战争读者、城市规划师


近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肥都市圈也被纳入长三角规划范围,成为与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等同级的地位。




在规划中,合肥已被认可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分子,但在现实中,合肥是否已经与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一个整体了呢?


按照城市群定义,可以从连绵度联系度中心度关注度四个角度看待合肥与长三角关系。连绵度在城市群空间形态上反映城市群城镇区连绵程度;联系度表征城市之间相互联系;中心度表明不同城市在城市群中能级;关注度则表明能级较高城市对腹地影响力。


1、连绵度:芜湖、马鞍山已与长三角连成片,合肥还没有


这里选取表征人类夜间活动特征的灯光遥感数据,来反映城市群连绵程度。从1995-2013年四期灯光影像图看出,早期仅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城镇区呈现集中成片,一方面,苏锡常属于苏南丘陵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另一方面苏锡常地区与上海经济联系紧密,城市之间界限并不明显。


这一时期毗邻长三角的安徽城市,如马鞍山、巢湖、芜湖、合肥相对城镇规模并不大,与长三角地区(16市)也并未呈现连绵分布。到2013年,以上海为核心,江苏的南京、苏锡常地区、镇江等及浙江的杭州、绍兴、宁波、嘉兴等城镇区在空间形态上已经呈现连片分布。这一时期,安徽的马鞍山、芜湖地区也与长三角城市群连成片,合肥的城镇规模虽然相较95年大幅扩大,但与江苏城市还没有真正连成片。

 




2、联系度:合肥与上海联系不及南京和苏锡常


通过收集长三角及周边主要城市一周内城市之间高铁客流数据,表征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两两联系强度。根据一定的分级,发现与上海联系最为紧密的城市为南京、苏州、无锡、杭州,这些城市一周内与上海之间客流量大,人员往来频繁。合肥与上海联系则远不如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从客流量来看,与合肥联系最为紧密的为上海市,其次为南京、蚌埠及杭州。




3、中心度:合肥中心能级落后宁杭苏锡常


进一步,对“联系度”进行深化,通过高铁客流数据识别不同城市中心度。以A城市为例,A城市出发客流与到A城市客流之和除以区域间总客流数作为评价指标。将上述城市划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为上海,第二阶梯为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第三阶梯为常州、合肥、昆山、宁波,第四阶梯为嘉兴及其他城市。处于前列的城市高铁站点流出及流入人口较多,城市人口流动性较强,区域影响力较大。


这一分析也验证了上海核心城市地位,以及南京、杭州、无锡、苏州区域中心城市定位,而合肥、常州、宁波等城市的中心能级略为逊色。


4、关注度:合肥对芜湖、马鞍山的影响不及南京


百度指数反映不同关键词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用户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通过百度指数可以判别省会城市对其腹地吸引力。具体以在A城市搜索A城市所在省会这一词组的百度指数作为省会城市对A城市影响力,例如在镇江市上网搜索“南京”反映南京市对镇江市影响程度。


对比南京、杭州及合肥这三个省会城市对其都市圈范围内城市辐射影响,南京和杭州对其周边腹地影响力较大,而芜湖和马鞍山搜索“合肥”关注度指数不大,表明合肥对这两个城市相对影响力不大。特别是马鞍山市,搜索“南京”关注度指数明显大于搜索“合肥”指数。



省会城市

腹地

百度指数

南京

镇江

210

扬州

219

杭州

嘉兴

235

湖州

176

绍兴

227

合肥

芜湖

205

马鞍山

117


当然这种分析也有一些问题,从连绵度来看,一方面合肥市离核心城市上海空间距离较杭州、南京、苏州这些城市较远,另一方面,合肥与南京之间行政区划并未邻接,中间滁州地形起伏大,空间上连片发展有地理阻隔。从联系度、中心度来看,城市间各种流及交通方式较多,选取高铁客流也存在片面。百度指数只代表用户和媒体在某个城市对省会城市关注程度,不能完全反应省会城市对其辐射程度。不过从总体来看,合肥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与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城市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


2015年,合肥GDP总量5660亿元,介于江苏省徐州和南通之间,但GDP增速9.26%,与杭州市基本持平,未来发展仍具有较大增长潜力。2016年国务院批复《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指出:合肥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区域定位与此次《规划》基本一致。


一方面,南京市开始实行跨江发展战略,依托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是否能够带动沿滁州—合肥整个轴线发展值得期待;另一方面,在安徽省大力推动下,合肥通过自身创新能力提升,利用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对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未来的发展仍将拭目以待。




城市战争相关文章: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合肥何以成最大黑马?

北京搬出北京,合肥搬出合肥,广州要不要搬出广州?

长三角规划全文解读:哪些城市将有大提升?

宝钢、武钢合并,中国钢产重心将整体南移?

省城房价排名:西南零增长、东北负增长、极少数跑赢通胀

行政区房价排名:京沪深包揽前24名,合肥仍是最大黑马

奢侈品消费力排行榜:广州到底有多弱、成都有多强?

房价收入比排行榜:谁是中国“房痛指数”最高的城市?

地铁拥挤度排行榜:广州地铁为什么“挤”冠全国?

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排行榜——谁是中国最强势的省城?

后台回复关键词目录获取城市战争所有精选文章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