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首都第二十一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展在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开幕。本次展览精选了近两年间在北京市建设并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等奖项的项目104项,涉及城乡规划设计、建筑工程、工程勘察测绘和市政公用工程四个方面。同时,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起,六所在京高校共同参与的“诗意地行走–街道环境改善设计竞赛”作品也在展览中一并展出。本次展览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办,展期至12月28日。
北京市中心城“十二五”时期市政场站及管网系统空间布局规划
北京市域水环境与滨水区统筹规划
北京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北京旧城内道路红线管理办法研究与实施规划方案&流水印
在随后召开的北京市名城委专家工作会暨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与专家围绕未来北京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管理展开讨论。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谈到“怪建筑”时表示,我们应该回到健康心态,既尊重传统文化,又兼容并蓄,不走极端。”
北京市正在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进行修编,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被列为总规修改六大重点专题之一。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将对此进行分项重点研究。
其中,市发改委牵头研究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战略地位,明确旧城功能定位,制定旧城人口、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旧城建设“负面清单”;市住建委牵头研究制定平房区保护和有机更新工作计划,从旧城平房区房屋产权市场化改革、公房管理运营体系改革、创新融资方式等方面分别制定实施方案,保护古都风貌,延续历史文脉。
市文物局牵头进一步研究文物保护、修缮和利用的方式,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防灾减灾研究;东、西城区政府牵头研究提升旧城整体环境品质,完善适应旧城特点的交通管理和改善环境的综合策略。
在落实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中,北京城乡空间意向策略将进一步突出中轴线和长安街延长线组成的“十字轴线”在城乡景观格局的统领地位。此外,将依托城市眺望点及城市标志物,建立不同层次的视廊结构等。
陈刚表示,从大的空间布局上,今后北京将给旧城、文保区减负,疏解功能,减少建设量、人为活动,如果不断有新活动、投资、商业活动在里面,保护无从谈起,人口密度也会越来越大。“APEC会议期间少了一半人、少了一半车,效果就这么好,这就反证了我们的容量已经超标了。”陈刚表示,疏解多少人要看居民自愿,要从政策等方面寻求突破,降低交易成本,搞活市场,将小规模的日常更新变成一种常态。
今年,北京名城委办重点进行了总体规划修改名城保护部分专项研究,推荐皇城、南锣鼓巷、雍和宫至国子监地区、东四三条至八条、东交民巷、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什刹海、大栅栏共计8片历史文化街区申报中国历史文化街区,香厂新市区保护与建设,前门地区修缮整治,南锣鼓巷地区四条胡同修缮,隆福寺等重点地区重要项目落地等。
陈刚强调,要挖掘首都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资源价值。“摸清家底,明确概念”,分门别类归类总结,提出明确的保护思路和理念。按规划先行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有针对性地编制保护规划和标准规范,完善房屋管理规则。
黄艳表示,要充分发挥城市设计的指导作用,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契机,增加城市设计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提高建筑设计水平。通过城市设计确定建筑整体风貌要求,对建筑体量、尺度、风格、色彩、形式、材料等基本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
陈刚指出,今后要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为城市风貌和人居环境创造和谐宜居的场所。明确城市设计分区管理的原则,使北京既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又体现国际城市的当代精神和地域特色。
北京市还将创新名城保护和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在城市规划和设计管理中增加专业力量,推广“协同规划”机制,让责任规划师和责任建筑师协助管理城市规划,明确长期跟踪服务、参谋决策和协助治理的责任。
在继承城市历史文化和探索建筑创作中,完善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机制,检查阳光规划,接受舆论监督。探索建立建设项目后评估制度,对重要建设项目、民生项目、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后评估。
“北京城市街道环境评价”公众参与活动成果展示
设计路段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煤市街,南起珠市口西街、北至前门西大街,长度约0.95千米。
设计路段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西起东大桥、东至东三环中路,长约0.97千米。
设计路段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南起金宝街、北至朝阜路,长度约0.98千米。
设计路段位于北京市汉典去成府路,西起中关村东路、东至展春园西路,长约0.63千米。
信息来源:清华同衡 科研与信息中心
时刻关注城市规划前沿信息,欢迎订阅
微信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