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历时3年,他们把港人记忆中的湾仔码头,变成一座咖啡馆!


本文转载自日本设计小站 ID:japandesign欢迎你关注他们


2014年8月,见证香港数十年发展的湾仔码头

为迎合新的发展而被关闭拆除



它服务了香港四十多年

香港人对它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有市民专程来与码头道别

也有工作6年的员工表示不太适应 

还有残障人士表示新的码头无障碍措施有待改善



四十多年的湾仔码头就这样被拆了

当时拆卸工程拆下了近百条防撞木

因数十年来浸于水中

木柱满布蚝壳,损毁严重

正当大家都以为它们应当寿终正寝



在准备送往堆填区时

幸得环境保护署把计划叫停

觉得这些废木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


然而本地多个木厂都没人肯收

嫌功夫太多——木柱表面布满了蚝壳、内里又有铁钉

锯木时危机四伏,一不小心随时连锯也赔上


直至遇上志记界木厂的王师傅

他一口答应接收这些木材



王鸿权从事界木三十多年

早年为进口原木加工

近年主要回收废弃的电灯柱,制作成家具

——志记是本港硕果仅存的界木厂


王师傅说:“如果拿去堆填,根本很难分解,

因为码头木密度很高,

它们是大自然孕育的,我们也是,

只是它们不懂说话。回收是把生命重生。 



他看过后,表示这些码头木

是来自北婆罗洲的抄木,属于靓木

若按木条大小推断

这批差点被丢掉的烂木应有500至3000年历史



化腐朽为神奇


于是,为了保存上一代港人的记忆

让整个计划变得更有意义,环境保护署找来

建筑设计室LAAB、艺术家王天仁

为木柱注入了新的生命


设计师在把手头的每一块木料进行全面分析后

决定把码头木制成家具

放在以转废为能为主题的

屯门污泥处理厂新建园区T-Park

源 · 区的T-Cafe内,供游人使用


家具包括木桌、长凳和茶几

王天仁先生先把木头初步处理,切成小块

LAAB再根据木块的状态调整设计

进一步打磨,让每块木头都能各安其所


每条木看来都差不多

其实各有不同纹理和疤痕

因此在设计上亦一反传统

先有设计,后有制作的逻辑

——大家边做边学



设计师发现露出水面的木柱较完整但有坑洼

接近水面的位置最多蚝壳

浸水深的部分被侵蚀得最严重


于是,他们把比较完好的

做成大桌面、茶几及木头长椅

千疮百孔、饱历沧桑的木头

则变成焕然一新的茶几凳


设计师很想呈现木的本质和形态

让坐在上面的市民能体验到历史的痕迹

因此他们保留了蚝壳、铁钉和裂纹

然后用透明树脂封住,混入海水的蓝绿色

做成立方体的椅子

同时也代表了把被码头木块回归大海


从木身的痕迹,可以一窥当年香港的面貌

例如干净的维港

王师傅说,木表面的洞洞都是

蚝、寄居蟹、各种微生物居住的痕迹

越多洞就反映水的含氧量高

孕育很多微生物,如果水质混浊

反而不会有这种痕迹


坐在上面,就像坐在大海上



透明的树脂,封存了湾仔码头的回忆



这些木头,保留了香港饱经沧桑的痕迹

甚至将木在海水中的姿态重现

所谓“废木”,升级再造成了更高价值的资源


整个改造工程由设计到完成历时3年

因为要处理长期浸水的巨型木柱并非易事

首要任务是要把水份抽干


“香港没有炉可以烘干这么大型的木条

每条是350x350cm

我们唯有用很土炮的方法

用抽湿机24小时地抽了3个月

但还是有水份在里面。”

  Laab的建筑总监叶晋亨说

“难度是你不知锯入木里会是什么情况

看起来很完整,锯到一半才发现内里是空心

或者锯时会卡住,原来里边有钉。”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们的这系列作品,获得日本2017年

Good Design Award 2017 Best 100奖项

而T·CAFE也是其中一件被选为评委最喜欢的作品

Good Design Award Jury’s Personal Favorite

扬名海外!

他们希望,观众能多加反思──

生活中很多「废物」,如果换个角度看

是否能重新发现它的新价值?


点击视频

 




[城市设计]是由一批资深专家团队运营,可开展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旅游规划、公共艺术的投资咨询与综合发展。旨在以新型城镇化带动社会与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合作洽询 陶丽悯 Mino / 15013707391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