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系列之天津篇:五方杂处,中西合璧的天津建筑


俗话说“九河下稍天津卫”,天津建卫600多年来,留下了中式的、西式的、官方的、民间的各式建筑遗产,仿佛是天津城市历史无言的见证,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也串联起了中国的古代和近代史,直至当代。

 

在古代,以海河和运河为依托的漕运、贸易滋养了天津城的繁荣,至今位于三叉河口以南的老城厢和北侧的估衣街、大胡同等商贸中心还顽强地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古老韵味。位于老城厢东侧的天后宫,作为北方少有的供奉妈祖的庙宇,显示了天津城“五方杂处”的文化底蕴。

天后宫


“水文化”是天津城市精神的灵魂,至近代,1860年天津作为第一批城市开埠后,海河两岸被列强瓜分为租界,英法租界沿海河设立了码头、仓库等商业设施,催生出了繁荣的金融服务业,号称“中国北方华尔街”的中街就设立于此。


 中街


天津的建筑,也从鼓楼等中式传统的上栋下宇、如翚斯飞的传统形态,过渡到砖木结构、讲究柱式、山花等细节的西洋形态。

     ”上栋下宇“、”如翚斯飞“风格形态的传统建筑          

西洋形态的建筑

西洋形态的建筑


“水文化”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发展,商业的发展催生了“市井文化”。传统会馆、戏台建筑以及近代租界中留存的大批剧院、商业、旅馆建筑都是天津过去繁华的商业市井文化的见证。代表性的有融合南北地域建筑特色的广东会馆、“梨栈”商业中心(今劝业场)、中街上的利顺德饭店等。

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


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天津也有如上海滩一样繁华的“十里洋场”,是在教育、文化、商业乃至开放和时尚程度上都走在全国前列的大都市。

“梨栈”商业中心

利顺德饭店


“市井文化”的发展,极大增加了天津的城市魅力,加上靠近政治中心北京,近代众多的政界、商界、文化名人来天津建宅寓居,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了天津特有的“洋楼文化”。天津的近代居住建筑数量众多、风格多样,按照居住形态可大致分为独立住宅、里弄与联排住宅、公寓住宅三类,“小洋楼”多为独立住宅,也常称为“花园洋房”。五大道地区就以街区完整、保存数量众多的小洋楼著名。

小洋楼


这些小洋楼往往风格多样,既追随西方建筑风格潮流,又能体现主人的审美意趣,且装饰考究、中西合璧,同时蕴含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如溥仪在日租界的住宅——静园,外观具有优雅的地中海风格,室内却使用了传统建筑中的青砖做下碱、地面铺方砖,相当古朴.

溥仪在日租界的住宅  外观

溥仪在日租界的住宅  室内


如梁启超“我朝受命而夕饮冰”的饮冰室,通体洁白,庄重优雅;如顾维钧旧居整体庄重大气,局部具有新艺术风格清新情调,兼具浪漫与英雄主义色彩。

梁启超的饮冰室

顾维钧旧居


除了小洋楼,近代公共建筑更是一部浓缩的西方近代建筑史,古典风格、折衷主义风格、摩登风格(Art Deco)、现代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                折衷主义风格建筑

摩登风格建筑


近代的建筑大家们,如阎子亨、沈理源、杨廷宝等人,都在天津留下了数量不菲的建筑作品,至今有不少仍在正常使用,如原盐业银行、天津市人民体育馆。

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原盐业银行

天津市人民体育馆


除此之外,天津同时拥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淀,如蓟州古城的辽代佛教古刹独乐寺、历史文化名镇杨柳青等。“水文化”、“市井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天津多样的城市文化气质,也留给了天津数不尽的建筑文化遗产。

冯骥才文学艺术馆


天津的当代建筑就是继承了天津传统建筑灵活性、创造性和包容性的传统,形成了“五方杂处、中西合璧”的“河”“海”文化特色,秉承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懈追随和对于西方文化的开放接纳,建筑师们追随着近代建筑大师的脚步,不断创作出了许多新时代的精品。

和平宾馆


冯骥才文学艺术馆传承了中国传统院落文化的精髓,坐落于五大道吸纳小洋楼精致建筑风格的和平宾馆,天津工业大学体育馆表面一层经纬纵横的黄铜色玉帛,寓意学校历史最为悠久的纺织学专业。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馆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馆


寓意“光辉城市”的天津新西站以及市中心优美的天际线,都在为这座历经沧桑的老城书写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天津新西站

天津市中心



The End.

相关链接: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丛书面世!

                                                   


欲购从速

建工社官方微店,正版有保障

长按二维码,购买本丛书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