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高墙窄巷,尔今寻常百姓家——小营巷历史街区

  小营巷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原老城中东部。南起方谷园,北至清吟街,东起直大方伯,西至马市街,面积为4.53万平方米。

相传方谷园乃明应大方伯朝玉里第之后圃。宋时曾为禁军金枪班与银枪班的下直所。清光绪时,小营巷为官书局刻板之在,顾鸾之在此建了宅第。咸丰间太平军克杭,听王陈炳文就其屋为王府。1958年1月5日毛主席曾来巷视察卫生工作。文物古迹众多,街区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听王府,市级文物保护点——钱学森故居,其他还保存10口古井。

改造前的小营历史街区

现存街区形成于清末民初,小营巷历史街区内主要道路,南北向有马市街、银枪班巷、直大方伯;东西向有清吟街、小营巷、小营公园(路)、方谷园等。街巷尺度较小,与两侧一、二层建筑相协调,与街巷两侧高大的封火墙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墙窄巷,街巷悠远深长”的特点明显。街区内的传统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是清末民初以来的传统江南民居建筑,目前保留下来较有规模、用料讲究的是小营公园东的吴宅和太平天国听王府。街区总体格局是棋盘式、方格网,传统风貌保存较为完整,较好地反映了清末至民国初杭州历史的变迁,是杭州历史发展的见证。传统街巷有小营巷、方谷园、银枪班巷、慎德里、小营公园等。

目前,小营巷历史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在《小营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里》,重点保护区南起方谷园,北至清吟街;东起银枪班巷、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东围墙,西至马市街,面积为2.48万平方米。传统风貌协调区是街区范围内规划范围内,重点保护区外的用地,面积为2.05万平方米。

  改善后的小营巷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