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摘丨为什么故事总是可以有两种讲法?
《美术研究》2019第4期 为什么故事总是可以有两种讲法? 李 军 1. “走出编译状态” 2018年底,在南方举行的一次西方艺术史论研讨会会场,我意外受到主办方邀请,要为会议做闭幕讲演。当时,一位资深学者于最后一场...
《美术研究》2019第4期 为什么故事总是可以有两种讲法? 李 军 1. “走出编译状态” 2018年底,在南方举行的一次西方艺术史论研讨会会场,我意外受到主办方邀请,要为会议做闭幕讲演。当时,一位资深学者于最后一场...
点击最下方的“ 阅读原文” 即可欣赏美篇! 征集非遗影像,记录传承瞬间 展示非遗精华,弘扬民族精神 传播非遗文化,承续中华文脉 2009年7月12日,绩溪仁里民谣《十绣绣花鞋》由年届86岁的程联芳老人领衔,在《欢乐中国行...
——返乡书写的兴起、衍变与张力 内容提要:面对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这一重大历史转型,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返乡书写成为充满生产性与传播力的文化热点,其既因为主流文学影响力下降及非虚构写作的流行,还联系着“乡衰”和“城困”这种新的社会基础。...
假如我们总是用充满怀疑 甚至敌意的眼光看待世界 要想找到长久的幸福感,那无异于缘木求鱼 谁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认识世界的进程规律 谁就会为人类节省更多的前进成本, 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和谐与福祉 作者简介 关宏志,1959年9月生,1982年毕业...
北京非遗说丨传统技艺 早在先秦时期,北京就已建立独立的手工艺作坊。此外,宫廷手工艺术以及各地各民族风俗、技艺的融合等,深刻影响着北京民舍坊间的民间手工技艺,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凝聚着历代匠人们的聪明智慧及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点击最下方的“ 阅读原文” 即可欣赏美篇! 征集非遗影像,记录传承瞬间 展示非遗精华,弘扬民族精神 传播非遗文化,承续中华文脉 纪念先祖,歌颂英雄,传承尚武精神,石川“游龙舟、抬五帝及跳旗”三项传统民俗活动备受瞩目,20...
北师大学子 走进绩溪 调研学习徽文化 为进一步增强徽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提升青年学生对徽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促进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9年7月,我馆接待了北京师范大学赴安徽绩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北师大学子通过参观、座谈、走访等形式,全面熟悉...
一点儿北京丨京事知多少 北京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除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外,数千年来各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它特有的“京味儿”——这些极具北京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是京城珍贵的文化资源。“一点儿北京“栏目将向大家介绍“京味儿“饮食、器物...
张松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本学术对话主持人 ) 大家知道,“城市文化”这个概念过于宽泛,涉及的面也太广,可能“文化规划”才是一个比较适当的主题表述...
秋千抬阁 打开一段戏文,在百转千回的旋律里,来品读湖村人家的“秋千”梦幻与“抬阁”意境。 2012年12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将“花车转阁(秋千)”与“湖村抬阁”分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