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其保护与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针对快速城镇化影响下传统村落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发展要求,阐述了新型城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探索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创新策略。


1

政府主导 政策照顾 制度保障



考虑传统村落保护的现实性和迫切性,村委、乡镇政府由于在政策、制度、资金、技术、规划认识等方面的局限难以肩负起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责任。


建议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由县级及以上政府直接负责,镇、村两级共同参与,建立健全传统村落保护相关法规与监督机制,加大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2

整体保护 构建区域层面的保护格局



从区域历史文化的大视野中去把握传统村落产生演变,延续传统村落所根植的乡土文化;从区域层面,对传统村落所依附的山水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延续其场所特征,保护其标志性的景观要素和空间格局。


3

物质环境更新与村民生活改善相结合



传统村落保护不是将建筑原封不动的保护起来,“人”依旧是最核心的,是古村落赖以延续的根基。传统村落的发展不应该将原居民迁出,而是研究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更好的改善居民物质生活环境,促进居民交往。


4

坚持保护为主 适度开发的原则



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利用,达到二者“双赢”,将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转化成未来发展的机遇,并根据村落现状优势来合理发展。


坚持适度开发的原则包括:


★ 一是由于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应在有效保护和不可以耗尽的前提下使用;


★ 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应与经济发展协调起来;


★ 三是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村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同步规划,综合治理。


5

注重特色产业发展 发展村落经济



发展村落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能为村落复兴提供物质保障,是传统村落摆脱困境的着力点。


目前以都市居民为主要市场的古村落旅游正蓬勃发展,欠发达、起步较晚的传统村落可以通过文化旅游带动发展,利用悠久的历史建筑物、完整性的街巷空间格局、独特的地域文化,让游人在充分感知自然山水景观的同时,体验到传统村落所蕴涵的深刻的地方文化,促进村落经济发展。


6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调查基础上,运用文字、照片、录像、网络等方式,建立完整遗产档案;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基金,注重传承人的培养,支持成立文艺社团,设立村落文化展示馆,新增公共活动表演场所,通过新闻出版、主题宣传、广告媒体等进行展示宣传等。


(资料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国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国土城建环境行业资讯、跟踪学习国土城建环境热点问题。为此,国地资讯不定期发布原创研究类文章,坚持分享,坚持提供优质服务。相关原创精选文章可通过国地资讯公众号菜单“微工具”查阅。


耕地保护

01 | 基于低碳经济的土地整治初探

02 | 透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看生态危机

03 | 多少耕地才能保证中国“舌尖上的安全”

04 | 占用了高标准基本农田,怎么办

多规合一

05 | 大数据视角下的“多规合一”

06 | 基于“三层四线”的“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建设

07 | 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多规合一”的实践综述

08 | 域外借鉴——美国佬的“多规”如何“合一”

… …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