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台江峰会回顾(一)——交宫无限精彩


[ 传统村落微信第99 ]



2017月6月16日,贵州省台江县交宫村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乡村盛事——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台江峰会。来自全国近400位热心于乡村事业的村友走进台江,不仅希望聚焦天下苗族第一县的风采,还希望了解更多优秀的案例,探讨中国乡村复兴的未来。

 

李永良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秘书长


开幕式上,中国乡村复兴论坛秘书长李永良先生致开幕词,欢迎来自社会各界热心于乡村事业的朋友,并对台江县政府和工作人员表达了高度的敬意。本次峰会将分别在交宫村、红阳村和长滩村三个村子里举行,这些村子既搭建了国内乡村实践的交流平台,展现了少数民族乡村建设新案例,又践行了论坛组委会确立的“村里办大会”的宗旨。李秘书长也希望村友们能来有所得,学有所长。

 

杜贤伟

台江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台江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杜贤伟代表台江人民对莅临现场的村友们表示欢迎,感谢大家对台江县的关心。杜县长表示,台江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拥有优秀的天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举办这次峰会,可以搭建国内乡建的交流平台,加快推进乡村复兴,推进田园乡村建设,打好扶贫攻坚战。台江政府将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生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走出一条农文旅发展新路,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台江新未来。


开幕式的最后环节,新华出版社编辑周莉桦带来了《在路上》和《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从观念到实践》,作为乡村工作的垫脚石,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村落,为从事传统村落和乡土建设行业的前进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路上》,中国乡村复兴论坛的精粹凝聚体,收录了论坛26位演讲者的发言稿以及罗德胤教授撰写的长文。这两本书也是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沉淀的成果。

 

综合版块

罗德胤 《再论乡村实践的创意》

罗德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主席

罗德胤老师表示,在乡村复兴的工作中,作为专业人员的我们,要保持责任心,也要加强好奇心。责任心是让我们守住遗产保护的责任和底线,好奇心是让我们探索跟其他行业的互联互通和叠加的作用,也让我们对乡村的变化保持一种好奇演化的心态,而不是总是批判,我们要更多地看到它的正的方面的因素。


中国是一个农耕大国,所以乡村的文化遗产极为重要,不仅是对我们重要,对世界文明也很重要。世界文明分农耕、商业、游牧,农耕文明就来自中国,尤其是我们中国的乡村。乡村遗产到底保多少,取决于遗产的普及,这是一个发现真理和扩散真理的关系,解决现代和互动的问题来普及遗产,通过寻找创意以及利用创意推动乡村的建设。

 

 

王村煌 《薰衣草森林的乡村实践之路》

王村煌

台湾薰衣草森林集团执行长

王村煌老师认为,再漂亮的风景,一次就够了,再吸引人的一定的风景以外的另外的因素。每个人心中的桃花源梦想,就是一个最幸福的状态,人过中年之后,渴望慢生活的方式,人能够慢下来、心里面能够静下来的方式。


乡村产业到最终其实是一个社会意义跟价值传递,旅人、客人来到这里不是一个刺激见闻增广的旅行,其实心中有一个善意,如何把人心中的善良诱导出来,就是善意旅行所需要做的东西。有没有一种企业不止能够获利,也可以成为地方的骄傲,有没有一份工作不仅可以养活自己,也可以创造生命的热情,这是薰衣草森林一直在走的,也是薰衣草森林的信念。

 

吕品晶&施琰  《一个布依山寨梦想改造》

吕品晶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

 

施琰

东方卫视主持人

施琰说到,“乡村复兴,非常重要的一点,要看得见水,望得见水,还要记得住乡愁”,这个话触动了我,这个不仅是中华文字的之美,还有精神意义,因为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精神的意义我们会动力不足。往往好的东西需要时间的凝固,就好比我们让农村进行复兴,我们不是说让它变得越来越像城市,而是让农村更像农村自己,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时间的投入,需要很多的磨合,需要我们有耐心等待。


吕品晶老师表示,通过媒体的介入,可以更好的把乡村建设、乡村复兴具体的措施、具体的做法以及相应的状况能够更大范围的传播,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对于家庭进行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主要的就是把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面融合在一个家庭里面,能够有所区分。对于乡村的住宅来说,这个住宅不仅是居住的空间,也是生产的空间。要发展生产,怎么把生产生活结合好,这就是改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村子的发展是需要社会,需要更多人关注,只有更多人的关注,更多人的投入,这个乡村的梦想才能最终实现。

 

刘兆丰  《远村诗学与民族现代性之可能》

刘兆丰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刘兆丰老师认为,田园牧歌和现代乡村是人类近代以来的重大主题,这个主题有存在,有追捧,这是我们乡建里面最大障碍,就是我们的情怀和乡建的发展不是同一条路。我们中华文明之根是农耕,这个是乡村的生活,它是悠闲的、文化的,同时最关键的是这种生活和田园、大地的关系,和家园的关系。我们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它不会因为我们的一代又一代生活在现代,诞生在现代,活在现代,活在当下而把这个文化基因去掉。现在我们的乡村建设已经出现了这么好的一种复兴,有大量乡村人,大量的乡村文化、乡村情怀、乡村情节。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前所未有的紧迫,同时必须认识到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渐进性和长期性,没有对应的乡村治理就没有真正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创新、反省、批评性思维和勇于实践,坚韧不拔的勇气与力量,是最需要的精神,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有太多方面急需不断认知、反省和探索。应对社会大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必须敢为人先,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

 

民宿版块

夏雨清  《民宿引领乡村复兴》

夏雨清

开始吧副总裁、借宿CEO

夏雨清老师表示,民宿只是乡建的一个入口,乡村复兴靠民宿可能是没有希望的,民宿只是一个很小的入口。这个入口可以吸引一些年轻人,一个是乡村只有年轻人回来才有希望,所以借宿也一直致力于让青年人回到乡村。我们现在是利用业态、产品的形式来使整个地方短时间内吸引全国的焦点。这些我们引进的民宿跟品牌,可能都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都是自带流量的,我们把一些很好的品牌,一些自带流量的品牌落在一个地方,因为自然地慢慢地生长在这个时代越来越难。


我们无论是从民宿还是从乡村出发,我们建设要做的就是解决他们的痛点,一个是民宿的痛点,一个是乡村的痛点。我们借宿把自己定义为民宿解决方案提供者,在我们的背后有中国最优秀的民宿和最优秀的文创品牌。

 

小熊  《乡村的四季与四时之美》

小熊

墟里主人

小熊老师说道,中国3000年的古诗词,所有的文人墨客都为我们的美丽乡村打广告,“墟里”这个名字就是出自陶渊明的诗。其实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我们的身体都是被城市讨好的,因为城市有各种各样的便利,有发展的机会;但是其实我们的骨子里,我们的心灵是需要被乡村讨好的,因为乡村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精神家园。所以我们想怎么把乡村的美和价值重新挖掘出来,跟更多人分享;所以我们想,我们一开始是带着脑海里或者是想象中的一个蓝图或者理想来开始我们乡村小事业。


大家都说墟里这种生活美的方面挖掘和打造做得特别好。但是,墟里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乡村的爱和创造力,因为有爱和有创造力,墟里的团队是可以做到墟里在哪里,团队就在哪里。因为这样的爱和创造力做支撑,墟里人可以说自己不以小为小,不以苦为苦,从感叹者变成身体力行的参与者。美好的生活不只是在我们的脑海和想象里,它一定可以回家。

 

吉晓祥  《山野与梦想》

吉晓祥

大乐之野联合创始人

吉晓祥老师认为,民宿仅仅是乡村复兴一个很小的入口,民宿不可能解决乡村的问题,但是民宿可以从某个角度给乡村带来一点活力,目前莫干山正是在往这个方向做。自媒体时代对于莫干山的民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这些民宿的共同特点就是没有在传统营销花过一分钱,全都是靠自媒体进行推广,包括微博,包括微信公众号,包括我们自己的朋友圈。只要我们的产品做得比较美,只要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能够以客户为中心,用心的为它服务,为客户做的事情,这都是会非常让受众们感动的。


乡村生态圈的完善一定是需要在地多方利益的贡献,不仅是政府,还有开发商,还有村民、个体在里面起到作用。只有把这些不同的个体共同绑在一个利益圈往前走,共同的发展才能做到更好。

 

萨洋&唐亮  《长城脚下开民宿》

 

萨洋&唐亮

北京慕田峪瓦厂酒店、小园餐厅创始投资人

萨洋唐亮夫妇分享了两人在慕田峪长城脚下的生活和工作体验,经过12年的努力经营,将村里一个废弃地,变成如今的瓦厂和小园。他们在瓦厂用破碎的琉璃瓦挂了一个传统的说法“吃水不忘挖井人”,对他们来讲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为什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有政府领导照片,是因为没有政府的支持,工作也不能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机会,有社会上投资者、经营者,还有政府的领导都在一起做思想工作,促成了现如今这样的一个成果。


在一系列的在农村工作以后,唐亮感到最当先的就是可持续性发展,在乡村做的旅游,就是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空洞字眼。作为一小小的企业,来到一个很古老的村子,首先要怀着感恩的心情,对本土居民体现我们非常真诚的极大的尊重,这也是发扬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概念。我们要感恩,就是跟本土村民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同时给本地的居民提供就业的机会,给他们做很好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学到有技能,用技能帮助他们的家庭,使他们的生活多得更好。

 

廖敏智  《民宿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廖敏智

过云山居联合创始人

廖敏智老师讲到,过云山居在江湖上有了传说,很多越来越不靠谱的传说。比如,神助一样的选址和宣传才造就了过云山居那么火。在宣传上,现在的宣传根本不用传统媒体,不用纸媒、电视,只要自媒体。民宿的点击率,过云山居排在第一位,有1700多篇的文章,去年的4月到今年的4月,提到了过云山居,有900多个网络自媒体报道过云山居,有1700多万的点击量,所以我们每一次的点击不光是在宣传过云山居,也宣传我们的松阳、我们的丽水。


做民宿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廖敏智希望是集起一群人的力量智慧做一些更有意思、更有意义、更有趣的事情,在“友谊赛”的模式下,用更加美丽的员工宿舍,招到更多的人,留下更多的人,也就有了更多一起面对这场战斗的战友。

 

布莱恩·林登  《我在中国消解乡愁》

布莱恩·林登

喜林苑品牌创始人

林登说,生活中所有的美,都要感谢中国,如果没有中国的话,现在的我还在洗地毯。外国人对中国的一些理解,很明显他们不够了解中国,不够了解中国的传统美,选择在喜洲做喜林苑,就是想靠这个平台,让世界来到中国,来到一个非常偏僻、朴实的地方,了解中国以前的传统农村文化。喜林苑现在取得的任何一些成就,也是喜洲的一种骄傲。中国现更需要一些守望者,一些保护者,一些对社会有责任感的,超越盈利的一种目标。


现在看的一些农村民宿的发展,我觉得这些民宿,不是我们创造的民宿,我们创造我们的公司,我们追求我们的梦,这不是一个空的画布。这个画布原来有一种文化,是大理原来4000年的历史,这个让他们对他们的历史非常骄傲。所以,更重要的是考虑本地村民,村民希望我们注重他们的一些历史、他们的一些传统,我们也怀着感恩的心在做着。

 

圆桌论坛

小熊、布莱恩·林登、萨洋&唐亮、余勇

圆桌论坛上,余勇老师分享浮云牧场的创建缘起、选址心得、乡野情节以及乡村结合的契机,萨洋唐亮夫妇回答了在孤注一掷的选择之后做瓦厂的时候,所面临到的最大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林登则是分享了在感恩背后执行上的困难和痛点,小熊也谈到了如何在偏远的地方一步步做到墟里如今的品牌成就。


最后,五位嘉宾根据台江县的实际情况,从乡建的大概念出发,从小到大地为台江的发展提供了各方各面的建议。主持人贾晓凡老师说到,民宿是乡建的入口,民宿是乡建的先锋业态,在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的大前提下,在乡村发展民宿,带动乡村发展已经成为了乡村建设踏实稳健的发展之路。要把民宿建设的重点落在乡村里,落在实地,把优秀民宿品牌引进到有政策有支持的乡村去,把品牌和业态形成集群,打造特色小镇。 



摄影:陈燕、李圭也、谢颖、李娜等

乡村复兴论坛 (微信号ivillages)



们致力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研究,期待您能与我们共同关注中国传统村落的未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