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台江峰会回顾(二)——红阳智慧留存


[ 传统村落微信第99 ]



6月17日,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台江峰会第二天的行程在台江县红阳村寨举行,红阳村寨将苗族的民俗和韵味发挥的淋漓尽致,参会的村友们交口称赞。


文创版块

左靖  《另一种可能——茅贡的乡镇建设》

左靖

著名策展人

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左靖老师说到,近代的一些乡村建设运动,它的主体多为知识分子,没有强大的经济资源,乡建运动往往流于形式,显得有名无实,一开始就自我批判。今天有很多是民宿的从业者,民宿可以在诗和远方,也可以对资本指出一些出路。与乡村建设的对象是农村不同的是,乡镇建设的对象在这里只的是非所在地的乡、镇,他们构成了数量极其庞大的中国传统行政架构的末端。对于地处偏僻的黔东南而言,除了数量有限的行政人以及少量从事非农经营的人口外,大部分人口仍在从事农业生产。


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村寨的集体经济,严格控制不良资本进村,保护好乡村的结构和遗产,通过商业前置来保护传统村落免受不良资本的侵扰。

 

孟凡浩 《现实之下,理想之上——东梓关乡村实践》

孟凡浩

Gad乡村实践工作室设计总监

杭州富阳东梓关乡村农居设计师

孟凡浩老师讲到乡村复兴的路径,先是确权,收储老房子这些物理环境,第二是盘活、注入新的公共形态、业态,再者是给回迁的居民一些发展的机会,最后是引入一些主题,适合乡村自我形态的主题。在乡村当中,满足村民喜欢在公共空间进行活动的需求,用组团式的层次方式,发展成生长模式,生长以后就完成了一个村落的整体形态,同时在村口和老村落交界的地方是一些巷道,可以让村民们做一些分享。


乡建人,尤其是设计师,都是带着一种情怀进入的,在设计中间,这种情怀如何跟各类的利益方,还有其他的现实因素来平衡这些需求,这经常是让我们乡建人难受的地方,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成了这份工作的关键之处。如何在理想之下和现实之上寻求平衡?在寻找当中发现了答案——让乡村成为村民真正的村落。

 

杨政洪  《台江苗族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中的文化体系和生产方式建构探究——以<台江稿仰文化旅游村寨规划和建设>为例》

杨政洪

贵阳正红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政洪老师分享了贵州利用苗族传统村落发展旅游成功案例,西江千户苗寨和松桃苗王城。西江千户苗寨以其庞大的木质结构吊脚楼群和可读可视的苗族文化获得成功,松桃苗王城拥有军事防御的石头古寨和苗族祖源文化也引爆了旅游。这两个案例给苗族传统村落发展旅游的启示在于,文化创新,基于“发展式”的文化保护理念,实现文化传统上的现代延续;政府主导,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市场、提供服务、营造环境等支持和采取三步走的措施,错金旅游业快速发展;利益均衡机制,政府、景区经营企业、景区居民均为利益主体,尤其是景区居民作为文化资源的创造者和保护着,他们理应成为旅游开发的主要受益者,这也是对文化的一种补偿。


从体制中出来之后,游走于苗族的山山水水之间。贵州这样一个比较经济滞后的地方,需要一些人去领头,作为一个民间的使者,作为一个民间的文化人自我熏陶和自我享受。

 

陈民利  《电子商务让乡村更美好》

陈民利

安徽半汤商学院院长

陈民利老师表示,美丽乡村,让鸟儿回来,民俗回来,更需要让年轻人回来。村庄更美是宜居、宜游,农业更兴是宜业,而农民更富则是宜享,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现下,消费升级,旅游升级,休闲体验经济到来;自媒体时代,分享就是营销,分享就是渠道,分享就是流量入口;乡村重建,构造系统,电商+乡建,农旅融合。


有一句话叫“当乡建遇上互联网,电子商务就成为了标配”,主体是庄稼汉,资源是庄稼地,商品是农产品,钥匙是网络店。互联网改变了角落边沿村落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的功能,将封闭、落后、变远、需求范围不大的乡村,和中国和师姐链接起来。互联网互需互惠的功效,让农民的生产经营有的放矢,收入更多,增添新的经济活力。

 

邹莉莎  《农妇是一种生活》

邹莉莎

北京绿十字农妇培训中心负责人

邹莉莎老师说,花间小路在前两年是敞开大门的,但是后来又把门关上了,因为这个地方有我还有当地的叔叔阿姨,他们陪我走过了三年的时间,这里有了我们更多的生活,有了我们更多的快乐,这里就是记录了我们很多在对于乡村的思考的整个过程,所以在关上大门的同时,其实又敞开了另一扇新大门。


我们来到贵州,真正要做的是帮助在我们会场周围的贵州村民们,我们想要的、想做的乡村复兴,一定不是空壳一样的村庄,贵州,其实有好山好水好人家。如何激发本地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对故乡的自信,对自身的自信,需要我们更多人帮助他们找回这种自信,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乡建体系中不可获取的部分。

 

扶贫版块

杨发祥  《嵌入、建构、增能——社会学视野下的精准扶贫研究》

杨发祥

教授、博导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杨发祥老师说,每一个人都在讲自己创业的一些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我没有,所以我就自嘲,我只好胸怀天下,扶贫工作、开发工作是一种庞大的系统工程和社会试验,也是全党全社会的一种共同的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广泛参与,不断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是打赢这项工作的路径。


贫困问题与扶贫的精准化,从全国层面来讲,扶贫的发展趋势就是从大区域粗放式到小家庭精准化。扶贫的机制建构方面有四大机制,分别是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协同机制和长机制。动力机制方面主要是从产业扶贫和旅游扶贫两个方面实现经济提升,保障机制主要是两不愁和三保障,协同机制运用金融扶贫,包括社会扶贫、科技扶贫等等,这里是共建共赢。

 

王伟华 《新乡村崛起:四位一体湖北美丽乡村建设实践》

王伟华

湖北村镇建设协会理事长

王伟华老师介绍了四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湖北模式,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机、文化为魂,四个方面运作一个整体,不可分离。这个原型所构建的,是以农民为主题,产业为引领,以自然人文为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新时代下我们的乡建工作,要把群众为本翻译为乡贤带动集体合作,把产业为要翻译为产承融合,把生态为基翻译为绿色自然配套完善。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乡村复兴的工作,我们认为乡村的规划是大规划不是小规划,是社会动员、社会学习、社会改革,我们认为每个人都要守好自己的位置,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不仅是解决美的问题,而是解决富的问题,不仅是单向突破的问题,更是整体复兴的问题,不仅是建设的问题,更是文化的问题。所以我们最后的目的要搞清楚,我们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是让农民安居乐业。所以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组织起来。

 

 

何允辉  《一个乡村践行者的思考》

何允辉

浙江义乌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

何允辉老师用别具一格的演讲风格讲诉了自己在何斯路村的历程,获得现场不断的掌声和喝彩。在一个个具体案例和小故事中,也阐明了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保护好村民的利益。采用参与式的方法鼓励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尊重村民的想法,赋予他们建设的权利,整合捆绑他们的利益,在各个配套组织的帮助下共同建设乡村,最终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强、组织性强、综合复杂的工程,需要用全局思维去考虑。在乡村发展之初要做好规划,确定发展路径。在乡村发展中要打造、磨合优秀的乡村建设团队,发挥好领头人的示范作用。要正确认识村民在乡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联合他们,才能共同促进乡村的发展进步。

 

汤敏  《互联网公益走出乡村复兴的另一条道路——新乡贤工程+文化伦理基础设施》

汤敏

古村之友创始人

汤敏老师为大家解释了PNPP模式,互联网PNPP,讲的是政府、社会、NGO组织怎么一起联合起来干公益。古村之友算是一个公益创业者,我们告诉大家,公益创业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并且是很浪漫的一件事情。PPP可以解决投融资,进而带动乡村建设发展的这个问题的话,那么PNPP以后,可以把这个效果放大十倍,可以让这个效果有更多的保驾护航。说白了乡村是人的乡村,所有的事情多都是基于人做的,只有人提升了,指导更多的新乡贤,乡村才可能变成真的新乡村。

 

孙君  《城乡之间说中国》

孙君

北京绿十字创始人

孙君老师表示,中国应该有两部史,一个是国家修的史,一个是老百姓修的史,这两部史告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什么叫乡建,乡建是今天我们来的城市人,我们做农村的事叫乡建,农民做事不叫乡建叫务农,我们叫乡建。乡建是什么意思,是反哺,哺是什么意思,中国正处在一个反哺的状态,反哺的状态是这个人就是说基本上有能够去辅助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这个叫反哺。反哺是不求回报的,是给予的,今天中国处在一个反哺的特殊历史阶段,反哺不是生意也不是交换。


当文明和传统不能进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时候,所有的传统都是假的。我们谈新农村建设都处在一个表面的文化,在今天谁在坚守我们的文化、坚守我们的传统、坚守我们的道德?应该是村干部这一级,他没有办法退路,他的家族血缘他的道德体系一直在乡村,中国这么多年奉献最多的人群就是村干部。


在三瓜公社模式中,农民不能进入市场,不面对市场卖东西,资金、包装、宣传、市场风险等等这些农民完全不具备,是应该是资本做的,企业做的。把最重要的工作交给农民,把进入市场销售的还给商人,把这个理念传播交给讲师,这样就把教学、规划、设计、市场、传播、理念融为了一体。

 

赵凯明

台江县委副书记

闭幕式上,台江县委副书记赵凯明先生致闭幕词,代表台江县委、县政府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感谢,并为村民们的高度配合感到十分感动。在感谢之后,也谈到了对中国乡村复兴的五点体会:中国的乡村复兴目前责任与情怀并在、欣喜与忧虑并在、美好与艰辛并在、愉悦与痛苦并有、理想与现实并进。台江在各方的帮助下也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不辜负各方的关心和支持。

 


随后,中国乡村复兴论坛组委会宣布,下一站的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将于9月21-23日落户山东省日照市,在授旗仪式后,本届峰会的正式学习课程告一段落。


晚间进行的台江夜话环节,主持人常江老师与赵亮老师、李君洁老师、李霞老师、洪金聪老师就乡村复兴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开放式讨论,现场的村友也积极参加与嘉宾的问答互动。

 



摄影:陈燕、张哲

乡村复兴论坛 (微信号ivillages)



们致力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研究,期待您能与我们共同关注中国传统村落的未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