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堡因为长城而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然而大部分村落的选址初衷是满足居住生活的基本需求。如皖南等地区,很多村庄都是官商人家发达后回乡建宅,更关注局部地形环境。分析此类村庄选址最直接的方法是查阅村志族谱,了解村庄最初的营建源头。部分村庄也会有关于村庄选址的传说,总之这种口头相传和族谱相授的方式,正是村落独有的魅力。
这种中国特有的选址文化表达,就是堪舆学说的一部分,它更直接地将“意”和“象”结合起来,引用《易经》的系辞,称之为“言以立象,象以尽意”。言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案图式,用它来表现村庄的选址,源于实体环境,描摹了“象”,经过人文提炼之后,更进一步表现成为“意”,即我们常听的寻龙点穴,用“狮象把门”、“凤凰展翅”形象地比喻出自然山水比,形成一处处理想的选址,出现了诸如玄武、船型等风水宝地。有很多山水也是后期人们命名的,表达了美好意愿。如“狮象把门”,狮象本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坐骑,用以护卫村子;文笔峰、笔架山等充满文艺的命名,也是表达对诗书文化的追求。言-图对应,赋予环境以美好的想象,即风水,这种表达在族谱中常见,也是我国独有的表达,极大地丰富了村落文化。
比如闽西连城县培田村,村内《吴氏族谱中》对村子选址有图谱:
培田村族谱
用文字描述培田村地形,可以更好地看出上图的奥妙。“原名水竹潭。其地势祖山庚龙落穴,天生虎形威严,朝山笔架峰远立,近处案山如颗颗金印,明堂前百亩肥沃农田,一湾玉带环绕腰带水。上游天门来水丰沛而不汹涌,南水口古树葱郁,背后卧虎山两侧护砂前伸,关锁紧凑适当,真乃风水宝地”。
经过这一段描述,可以看出培田村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文中所描写的龙穴、卧虎山、笔架山、案山、玉带水、天门、水口、护砂等等,都是对村子选址分析的名词,也是评价一处地形是否适合的标准。简化后可以用一个“富”字来表示,上部为祖山及左右护山,前有良田,中间用以居住。
“富”字
村落选址环境的美好形态通过言辞换化为富有内容的形象,而现代我们用地形图来表示,村落的地形环境落在一张平面图,每一个点的坐标更准确了,但是少了一些美好的逸趣。对村子选址的分析,试用传统和现代相综合的视角来看待,会更深入领会村庄的内涵文化。现在也有用卫星航拍、三维立体图来表现村庄的环境,这又是一种还愿再现。
培田村CAD地形图
培田村卫星图
最后让我们看看培田村的真实面貌。
培田村环境实景
对比这种再现,前人有更加形象凝练的表达,比如八大山人在这幅山水画中的表达。当然也会有人评判这种山水画表达太意向了,对实体空间的位置尺度又不够准确。再提升一步,看张大千这张长江万里图,宋文治的山水画,画中水村的环境以及村落形态更加清晰明了,这就是用传统水墨的方法来表现村庄的选址。
八大山人水墨山水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
宋文治山水画
经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吸收传统山水画的手法,来探索村庄的选址分析。比如闽西长征第一村中复村,要表现出村与带状山岭之间、村与山口要塞之间、村与红军阻击战场松毛岭的关系,既要表现村庄环境,又要表达空间的准确性。
中复村环境表达(李志新)
沁河中游古村落群分布(李志新)
村落的选址确定之后,就是具体的营建,这是村与环境空间的对话,也是最能凸显村落特色的地方。比如黟县地区,相似的村落环境中有数十个村子,每一个村子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是如何处理村落空间与环境关系呢?请关注下一期,关于村子的选址之——空间对话。
安徽黟县空间环境(李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