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家朋乡尚村,这里“春看油菜、夏看荷花、秋看葵花、冬看雪花”,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山云岭旁,周边大山耸立呈环抱之势,青弋江的源头溪水蜿蜒而出,连接皖浙的山云岭公路横贯而过。
在这么美的皖南世外桃源,一群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年轻人正在商量策划着把古村落搬进博物馆。
什么什么?小编没有听错?
难道把这么美的村子拆了搬进博物馆?
非也非也,原来这个专业团队正在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与技术,利用GPS精准测量,全方位、数字化记录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的整体风貌,然后将这些信息保存下来建成数字博物馆,呈现给全世界,让世人看一看原汁原味的中国美。
村落老图数字化修复前后对比(原图存于安徽歙县石潭村农户家中)
原来如此,
那么,什么要将这些村落搬进博物馆呢?
“今年10月下旬,住建部将在福建举办首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采集古村落的美,呈现给全世界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信息中心副主任徐辉说,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保护将为传统村落的后续保护、传统建筑的修复以及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提供珍贵的可视化历史资料,对传统村落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比方说,一栋古建筑损毁了,通过我们的3D模型可以将它完整无误地复建。”她说,安徽共有16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目前委托中规院编制黄山8个宣城2个村落,8月份将全部完成申报。歙县瞻淇村的信息化保存已经完成。这就是我们不顾炎炎夏日“烈火”当头,还在满头大汗工作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上指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生命体,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丰富智慧,对当代及未来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传统村落逐步消失,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课题。年底举办的首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国际大会”就将集中展示各省(区、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成果,并以大会为新起点,住建部还将继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动传统村落保护立法,建设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开展传统村落价值体系研究等。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对提高村落地位、扩大村落影响、推动村落保护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地方,我们高度重视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认真组织推荐优秀传统村落建馆,展示优秀传统村落风貌。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村落馆(黄山市歙县瞻淇村)
记者 冯珉
本期编辑 马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