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刘树斌/ 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杭州是旅游者最向往的国内城市之一。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在杭州大街小巷、各著名旅游景点,舞动着公共自行车这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古人词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说的就是杭州。作为六朝古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是旅游者最向往的国内城市之一。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在杭州大街小巷、各著名旅游景点,舞动着公共自行车这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种方便、实惠的交通工具不仅深受游客和市民的热爱,也成为城市的“金”名片,为杭州赢得了国际声誉。
公共自行车(来源: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
自行自在:三个骑行故事
甫一来到杭州,温润的空气扑面而来,满眼绿色中偶有飞檐雕窗隐现,随处可见的一辆辆红色的自行车显得特别轻盈、飘逸,这就是公共自行车了。公共自行车让市民和游客在杭州自行自在。
故事一:苏堤上的一家三口
苏堤春晓作为西湖十景之首,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是游人必去的景点之一。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不赶时间、脚力好的话,步行当然惬意,否则骑自行车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所以,在杨柳夹岸,轻风徐徐的醉人时节,总是有三三两两骑行的游人,头发飞扬地一路洒下欢声笑语。点点一家就是如此。先是,4岁的点点走累了爸爸妈妈抱,爸爸妈妈轮流抱了一程也逐渐体力不支了,最终,精疲力竭的一家人骑上了公共自行车,或行或停、自行自在地在苏堤上玩耍。
故事二:地铁站到家的几公里
生活在大都市的居民往往都有这样的出行体验:需要搭乘地铁到较远的地方出行,往返于家与地铁站之间花的时间比在地铁上的时间还要长!这是因为,先转两站公交车,或者步行一、两公里才到地铁站是常事儿,即使开车到地铁站,堵车、停车也是麻烦事儿。因此,不少居民选择了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地铁站之间,然而,丢车、爆胎不胜其烦。生活在杭州的市民对此也再熟悉不过。不过,自打有了公共自行车,主城区两百米内基本可见一处服务点,许多服务点就设置在小区门口。骑上公共自行车到地铁站只需要十来分钟,还不用操心丢车、修车的杂事儿,出行真是方便了不少。
故事三:我赶时间
杭州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私人小汽车也快速增长,目前主城区私人小汽车拥有率超过70辆/百户。因此,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日益加剧。2011年交管部门不得不开始在工作日早、晚高峰限行部分车辆。在这样的情况下,灵活、方便的自行车在高峰限行时段和(或)拥堵严重、停车位难找的地段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我自己到位于繁华路段的地方开会,就从不开车,否则路上堵车,时间没有保证,还找不到停车位。通常我都是骑上自行车,算好时间,妥妥地准时到达。
焕发出青春活力的骑行
免费单车·舒适环境·绿色出行
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正像上面几个小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是一种方便、准时的出行工具。除了方便、准时,在天堂杭州骑行也是十分实惠和舒适。
作为城市政府推行的一项公共服务,公共自行车1小时内免费使用,且不限制使用次数,所以也被称为“免费单车”。要享用“免费单车”,市民可以使用手中的各种智能卡,包括市民卡、公交卡、停车专用卡等;对于外来游客,最方便办理的是自行车卡,仅需身份证及300元钱(200元押金+100元预存费用),即办即用,余额可退。
杭州城市地势平缓,气候宜人;城市干路上一般都有独立自行车道,由绿化带与机动车道隔离开来,既保障骑行安全又能阻挡汽车尾气,行道树的绿荫还能遮阳……。这样的环境带给骑行者更多的舒爽、惬意。
因此,自2008年5月1日开始试运营,公共自行车在景区受到游客热捧后,接下来很快被市民所喜爱。公共自行车成为城市交通运行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不但可接驳公交、替代公交,甚至被部分市民用来替代小汽车。到2014年底,杭州的公共自行车已达8.11万辆,有3538个服务点,当年租用量1.10亿次,是全球唯一的年周转过亿次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每年1.10亿次使用量,如果其中有1/10由小汽车交通转移而来,每年就可节约400万升汽油,减少排放9200吨二氧化碳!这种绿色出行方式的资源和环境效益正在显现,绿色出行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公共自行车服务点
手机查询车辆状态
城市绿色交通的典范
杭州城市政府推行公共自行车的目的之一是缓解交通“两难”——行车难、停车难。在杭州城市政府提出的“五位一体”(地铁、地面公交、出租车、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大公交政策中,公共自行车被定位为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工具。如今,公共自行车不但能接驳公交,甚至在中短距离出行中取代了公交、小汽车,直接实现“门到门”出行。居民对小汽车的依赖减少了,绿色交通出行的份额提高了,城市的出行结构更趋合理,有效的缓解了交通“两难”。
2015骑游活动(来源: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
这样显著的成效得益于政府支持和主导发展。杭州城市政府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大公交体系、赋予其公共产品属性,使得公共自行车在发展中无法回避的土地资源、资金来源、市容协调、经营许可等系列问题得到破解,建设和运营得以顺利开展。
志愿者在清洗公共自行车
以“政府兴办、免费服务、便利生活、绿色交通”为特征的“杭州模式”,赢得了广泛赞誉,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示范效应,苏州、武汉、舟山等城市也迅速推出了城市公共自行车。如今,全国有超过130个城市开通了公共自行车服务,公共自行车规模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规模总和。
复古公共自行车(来源: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
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成功,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2011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旅游频道选出全球8个提供“最棒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杭州名列其中;2013年10月,美国媒体(《今日美国》报道)对全球553个地区公共自行车项目进行比较,综合发展规模、开放程度、使用费用、使用频率、便捷程度、友好程度6个因素,评选出全球最好的16个地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中国杭州超越了巴黎等城市夺得第一。在面临资源、环境容量制约的条件下,提升绿色交通份额将成为更多城市的必然选择。杭州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条件适宜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可大有作为。我们期待公共自行车成为更多城市“绿色”的风景线!
《人类居住》杂志投稿邮箱:rljz@planning.org.cn,电话:010-58323870
搜索微信号:renleijuzhu,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