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相信很多人脑海中,国外建筑大多五彩缤纷,比如这样
或者这样
如此一对比,仿佛国内遍布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现代)建筑普遍灰蒙蒙一片,同质化严重。
其实这对比本身就存在问题,脱离时空范畴和历史环境的比较都是耍流氓。西方的很多现代大都市放眼望去也是灰色调的好嘛~
——与其说现代城市灰蒙蒙同质化严重,不如说其形式风格比较和谐统一。
而西方一些传统建筑,比如拜占庭建筑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色彩灿烂夺目,以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代表。哥特式建筑以教堂的琉璃窗为特色,迷离梦幻呈现出基督教精神(西方传统宗教文化所致,认为从玻璃窗洒下的光芒正好形成了对这种神圣体验的最好注脚)。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中国古代建筑,再进行判断。
正如粽子等有南北之争,传统建筑也有南北之分。北方以色彩浓烈的宫殿、官衙建筑等官方建筑为例。
工匠们很喜欢朱红灯色彩来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部件,这大概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出于木材料保存的需要,涂刷油漆和桐油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起到美观与实用兼具的效果。
房屋可以晒到阳光的主体部分,一般用暖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是蓝绿相配的冷色。尤其是在北方冬天萧索凋敝的背景下,更能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有时候庙宇的柱廊为黑,与阶陛的白色互相衬映,体现着含蓄又不失端庄的厚重之感。
色彩在中国建筑文化中也是一种象征“符号”。就说明清皇家建筑,黄瓦红墙成为基本特征,而黄瓦只有皇家建筑或帝王敕建的建筑才能使用。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在一定意义上非常等级森严。
于是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出于该因素考虑,以及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其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以南方私家园林为例(北方贵族园林常会表达园主尊贵和生活奢华之意,少有江南的那份婉约)。
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此色调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你能想象烈日蝉鸣声震耳,置身于一片红墙中的艳丽场景吗?)
这些古典私家园林布局灵活,因势而为,特别善于依山傍水,通过山、水、建筑、动植物园林四要素的合理搭配,营造出意境深远的氛围。
其局部细节亦可圈可点,各种建筑物彰显出浓厚的民族风格,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和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体现各种清雅脱俗的情调。
最后说说古代宗教建筑色彩,比如古塔的色彩象征最为典型,常见于各地的白塔,北京的北海白塔、妙应寺白塔、辽阳白塔、扬州莲性寺白塔等,塔体洁白,意在暗示佛性洁净无暇。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分配很慎重,很讲究。既可恢弘大气肃穆典雅,又可婉约灵秀淡雅天成,但是字典里从没“单调”两个字。
近期文章推荐
来源:生活
新疆新土地城乡规划设计院 信息中心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新土地规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