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城市安全⑮|筑牢地震防治屏障,护航城市安全未来——我院全力支撑广州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建设

今天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这一主题不仅铭记着5·12汶川地震的伤痛,更再度唤起全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地震作为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城市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尤其是像广州这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院深度参与了广州市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建设,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逐步构建起“技术支撑+规划引领+机制创新”全链条服务体系。受广州市地震局委托,我院先后完成全市各区地震小区划、广州市主城区生命线管网工程地震灾害风险点危险源排查等项目,摸清了广州市生命线管网工程地震灾害风险点、危险源分布等信息“家底”,建立起城市级生命线工程地震灾害资料库,为特大城市地震灾害防治提供“广州经验”。



01

多维研判

精准锚定场地地震风险


广州处于环太平洋与东南沿海地震带内带,属于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复杂多变,精确把握地震风险是有效防治的基石。院岩土专业通过深入剖析广州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历史和潜在震源区,运用地震构造类比法、地震活动空间图像法等专业手段,结合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多方面资料,确定区域地震震级上限,并依据地震地质钻孔资料精准判定建筑场地类别

同时,结合高精度DEM数据、卫星影像数据以及现场调查,识别和预测了崩塌、滑坡、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潜在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为城市建设与防震减灾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广州市主城区建筑场地类别区划图

图源:项目组提供



02

全域细筛

全方位摸清管网隐患


管网工程犹如城市的“生命线”,地震破坏将带来巨大影响。受广州市地震局委托,岩土专业于近年精心组织开展了“广州市主城区生命线管网工程地震灾害风险点危险源排查”项目。

团队对主城区各类生命线管网(包括给水、排水、燃气、输油、电力、通讯等)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排查,详细了解管网分布和运行状况,并通过现场勘探与测试,获取了大量一手数据。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地震、近场地震活动性、地震危险性、地震动参数、场地条件、活动断层、潜在地震地质灾害等多方面因素,运用定量计算和定性评估的科学方法,分别开展了各区生命管网工程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震害预测评估,绘制了“广州市潜在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图”,精准识别出各类生命线管网的风险点和危险源,为后续管网抗震加固和应急管理提供了清晰的“作战地图”。


广州市主城区生命线管网工程地震灾害风险点危险源排查项目成果移交

图源:自摄



03

支撑决策

全时段提供应急保障


基于生命线管网工程地震风险点危险源排查结果,项目团队编制了全时段应急保障措施。

在震前,对生命线管网的关键节点和薄弱部位进行加固,增强其抗震能力,提高城市的安全韧性。震时,根据风险点、危险源的分布数据,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行动流程,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迅速启动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震后,根据不同类别管线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恢复策略,包括应急供应、修复、重建等环节,确保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城市正常运转,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全时段应急保障措施示意图

图源:自绘



04

创新管理

全流程构建防控体系


为更有效地管理地震灾害风险,项目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PC端+APP端”交互式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以广州市生命线管网工程地震灾害风险资料库为核心,实现对地震灾害风险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同时,该资料库与多个市相关应用平台开展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互通,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决策的时效性与科学性。

PC端作为管理平台的核心,具备数据存储、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等功能,对主城区地质、地震地质、潜在地震地质灾害、管网风险点及危险源、地震救援资源等基础资料和成果资料进行数据库化管理。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对地震灾害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APP端则为相关人员提供了便捷的移动办公工具。巡查人员可通过APP端进行地震地质灾害巡查和险情上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同时,APP端还提供了地图导航、资料查询等功能,方便巡查人员在现场开展工作。


“PC端+APP端”交互式风险管理体系

图源:自绘



05

前瞻规划

全维度引领防震新篇


当前,院岩土专业和城市安全研究中心正在主编《广州市应急管理“十五五”规划》《广州市防震减灾“十五五”规划》,规划将充分结合过往经验与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和地震灾害风险特点,涵盖地震监测预警、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抗震设防管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致力于构建更加科学、完善、高效的防震减灾体系。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功能、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众宣传教育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广州的地震灾害防治能力,为广州的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未来,我院会积极响应城市安全发展需求,依托广东省城市应急安全研究院(广州)和城市安全研究中心两大平台,汇聚专业智慧,从技术研发、数据分析到决策支持,为地震防治工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不断提升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为广州市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岩土工程研究一所 · 城市安全研究中心

岩土工程研究二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城市安全⑭|新技术破局:地质灾害防治路,机器学习来加速


城市安全⑬|为城市安全“沉”下心,院助力实现广州地面沉降区域全覆盖监测!


城市安全⑫|新型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广州地灾监测思考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城市安全⑮|筑牢地震防治屏障,护航城市安全未来——我院全力支撑广州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建设

赞(0)